杨军专题研究“三项贷款”工作:全力破解融资难题 推动发展行稳致远

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陈劲松)9月2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专题研究“两农”信用贷、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三项贷款”工作,他强调,要深刻领会做好“三项贷款”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创新,全力破解涉农主体、科技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为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助力全省支点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在听取嘉鱼县和市直有关单位工作情况汇报后,杨军指出,推进“三项贷款”,是通过政策工具箱的灵活运用,扩大社会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增强社会预期和发展信心的重要举措。各相关部门要真正掌握金融发展基本规律和产业发展基本规律,积极促进金融资源和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有效管控金融风险,实现金融投放和融资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在“两农”信用贷方面,杨军强调,要紧盯重点融资需求主体,在破解融资难、融资繁、融资贵上下功夫,摒弃惯性思维,找准核心目标,搞清楚基本运行逻辑,疏通“三农”领域融资脉络。坚持数智赋能打通数据壁垒,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价方法,着力构建科学、简便、规范、易行、严谨、便民的运行体系,让老百姓更加可感可及。

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和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方面,杨军强调,要突破传统信贷逻辑制约,依托省“科创企业智慧大脑”平台等价值评价模型,更好地帮助企业拿到融资“入场券”。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用好风险补偿机制,着力推动知识价值和商业价值实现更加广泛、全面、自由的交易,激活科技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动能。

杨军强调,要坚持试点先行、大胆创新,迈出打造“三项贷款”咸宁模式的坚定步伐。在为“两农”信用价值、知识价值、商业价值赋能赋权,打开“贷变股”通道,以“拨改投”方式为引导构建新型利益关系等方面,积极探索推进政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同时,不断激发市场活力。试点县和市直相关部门要加强工作研究,真正做到想清楚、弄明白,当好深化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成为推进“三项贷款”工作的行家里手,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生动实践中,探索出更多经验、机制和模式,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

市领导夏福卿、郑黎明出席。

一审:杨紫妮

二审:汪洋、刘思祺

终审:俞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