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同行 | 周景润:与病魔共舞 自强又助人

“助残有我 共享美好”。为深化“学听跟”专项活动,引导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讴歌党的光辉历程,展示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凝聚奋进向上的力量,咸宁市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咸宁广播电视台推出《圆梦同行》栏目。8年前,因为眼疾几乎失去视力,但凭借自身的毅力和社会的帮助,他克服重重困难,不仅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还带头成立助盲志愿服务队,为社会贡献力量。他就是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教师——周景润。

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秦俊俊)初次见到周老师时,他正在咸宁职院周景润追光育人工作室,带着志愿者为来自仙桃的视障朋友们,讲解公众号运营维护的具体操作方法。

2023年,周景润获评“咸宁市最美自强人”。为了能帮助更多的人,第二年3月,在市残联和学校的支持下,周景润发起成立了“追光育人工作室”。

“我们学校也有残障的学生,还有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这一块的话就需要有人去把他们带动带动。结合我自身的成长经历,做这块工作的话也有经验。”周景润说。

周景润追光育人工作室有正式成员20名、大学生志愿者121人。在周景润的带领下,工作室主要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爱心援教”活动,帮助视障人群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帮助学生们激发学习热情,走出迷茫热爱生活。

“我们想的是打造一个专业化自信自强的育人团队,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们开始做自媒体像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我们不光是要讲,还要去做,我在职院这边还成立了一个追光助盲志愿服务队。”周景润说道。

今年44岁的周景润出生于湖北黄冈。2016年,36岁的周景润被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那年他1岁大的小女儿刚刚学会走路。

周景润说,在他最困难的时刻,是同事、家人、残联以及学生们的鼓励和支持,给了他战胜病魔的勇气与力量。8年来,周景润公开发表论文14篇,多次获文明家庭、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好老师等荣誉。

在周景润看来,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更要关注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生们眼里,他不仅是一名教学水平高的优秀老师,而且非常乐于帮助学生。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张颖告诉记者:“他对我来说是个特别的人,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要自信自强,不要因为一些难题就放弃,也不要因为一些挫折就放弃。”

尽管眼睛只能看见微光,但周景润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做残疾人。他说正常人能做到的事,他也能通过自身努力做到。

“社会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虽然说我们眼睛不方便,但还是可以学习,取长补短,学习能够弥补我们眼睛方面的不足,我们要学着去阅读,学会去生活,把自己的工作事业经营好,至少不给社会增添太多负担。”周景润说道。

一审:王辰琛

二审:刘思祺

终审: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