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咸宁 | 通山非遗——包坨

通山县以山多闻名,由于红薯最适宜在亚热带丘陵和山地种植,因此当地人都会种红薯。大山里的红薯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也将“通山包坨”这样的民间美食传承下来。2021年12月,咸宁市政府公布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就包括通山包坨制作技艺。

包坨对通山人而言,是一道极喜庆的食物,寓意着团团圆圆、吉祥如意。和北方人包饺子一样,一到过年,通山人就会围坐在一起,包包坨、煮包坨、吃包坨。而现在,包坨几乎成了通山人天天都会吃到的美食。

用鲜肉、腊肉、香菇、油豆腐、白萝卜、花生米、竹笋、韭菜等作为馅料,只要你喜欢吃的都可以尽管放。然后加盐、油、酱油、鸡精等调料调味,像做饺子馅一样搅拌。吃包坨的核心是要品味五色汇集的馅,闻着猪肉拌着香菇的鲜香,将视觉、嗅觉和味觉融于一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运用当地土生土长的食材制作的通山包坨,不仅刻着民俗文化的印记,也闪烁着民间智慧的光芒。

一审:金崇

二审:刘思祺

终审: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