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文化振兴如同一股清泉,滋养着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文化在这里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潘家湾镇持续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探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模式,其中,“乡村村晚”便是这璀璨星河中的一颗耀眼明珠。
自2018年首届“乡村春晚”成功举办以来,潘家湾镇已经迎来了30余场大大小小的“乡村村晚”。这些晚会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动能。
在送戏下乡活动的现场,潘家湾镇头墩社区的“威风锣鼓队”以其激昂的鼓点和动感的舞姿,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这支由16名平均年龄50岁以上的村民组成的队伍,为了这次活动已经准备了一个月的时间。队长赵世英难掩内心的激动:“威风锣鼓队已经成立了10年,大家聚在一起娱乐、锻炼身体,感觉很充实。每次有展示的机会,我们都会精心准备不同的节目,比如腰鼓、广场舞、三句半等。每次表演都得到大家的认可,让我们老年人特别有获得感。”
现场观看节目的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场节目都被他们录在手机里。村民李学平高兴地说:“平常我们都是在手机上看的,这次能在现场看,心里特别高兴。”
赵世英还透露,每个月镇上大大小小的活动,她们威风锣鼓队都会参加。特别是每年过年前的“村晚”表演,更是会精心筹备,共同营造村里的“大舞台”。从第一届“村晚”在四邑村乡贤文化广场成功举办,到如今已经举办了6届的村晚,她们从未缺席。这场“乡村村晚”在潘家湾镇四邑村“一炮走红”,吸引了嘉鱼各地3000多人观看。而在2022年的全省“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中,线上收看人数更是达到了75万之多。
潘家湾文化站站长王丹满脸自豪地表示:“威风锣鼓队是当地的文化特色之一,还有采莲船、蚌壳精、舞龙等,在村晚上都会得到体现,带有一定的嘉鱼文化特色。现在乡村春晚已经成为潘家湾四邑村的一个文化品牌了。”
说起“村晚”,王丹站长感慨万千。村里的老人孩子偏多,随着村里建设得越来越好,衣食住行不再成问题,如何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新的课题。“村晚”应运而生,并在四邑村的带动下,逐渐在全镇各村、社区推广开来,实现了村村有“村晚”。截至2024年6月,潘家湾镇已经成功举办了30余场“乡村村晚”。从最早的四邑村一枝独秀,到现在全县遍地开花,“乡村村晚”已经成为潘家湾镇的一张亮丽名片。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潘家湾镇四邑村,对大家寄予厚望,希望大家把日子越过越红火,并提出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的要求。这给当地的文化干部群众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和动力,也坚定了他们继续做好乡村文化振兴各项工作的决心。
如今,1500平方米的文化站已经正式落成并免费开放。书画、文学、摄影、舞蹈、音乐、太极拳协会以及“江花”篮球队、广场舞队、民间演出团队等纷纷成立,为村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王丹站长介绍,无论是星期六星期天还是寒暑假,潘家湾镇都会举办各种培训活动,如音乐、书法培训等。象棋协会、广场舞协会等也应有尽有,文艺骨干团队人数达到了300多人。
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同璀璨繁星照亮了嘉鱼县潘家湾镇村民们的精神世界。近年来,各村还积极组织开展新人新事新风尚评比活动,引导村民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讲道德、重家风。让乡村振兴从“环境美”迈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变为“内在美”。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改掉了旧习惯、提振了精气神。乡风民风越来越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乡村全面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