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党员群众携手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云上咸宁报道(通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程思 见习记者 阮班浩)端午佳节来临之际,走进通山县洪港镇江源村,可以看到党员干部们趁着犁耙水响的间隙穿梭在郁郁葱葱的山林间,他们背着竹篓,采摘着那一片片翠绿欲滴的粽叶。

在古色古香的古民居门前,党员们围坐一起唱歌聊天,制作大家喜爱的粽子,寂静的古民居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洪港镇党员干部聂华晟说:“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能够更好的传承端午传统文化,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同时,也能更好的为村庄发展共同出力,打造美好家园。”

江源村,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古村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活力。2013年,村民们自发成立了村湾理事会,致力于保护古民居,村民王能雨因为热心家乡发展被群众推选为村湾理事会会长。

党员带头、群众参与,自理事会成立以来,大大激发了村民对古民居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多的村民自愿将自家老宅清空交由理事会统一管理,将散落在外和自家珍藏的古匾、石磨、旧鼓、老家具、老陶罐等古董文物交给理事会统一保存。大家出钱出力,积极参与古民居的日常管理和维修工作。在共同的努力下,江源村走出一条“乡贤主导、村民参与、保护为主、整村修复、共同缔造”的古民居保护之路,并在2023年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

洪港镇江源村党支部书记成纯东说:“江源村历史悠久,是远近闻名的文化名村,近年来全村的党员群众一条心,为全村弘扬好优秀的历史文化而努力,作为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我们要让村庄的环境更美好,也让群众的生活更幸福,还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江源、走进江源。”

除了保护古民居,江源村还积极举办板凳龙等传统文化活动。每逢春节,由理事会发起、组织,村民自筹的175节369米长的板凳龙在村中“巡游”,欢庆新年,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顶流”,让江源村走出了“山门”,着实火了一把,也成为了吸引游客、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

从老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到村湾理事会的积极作为,再到村民的广泛参与,共同缔造理念贯穿江源村发展的全过程。江源这个传统村落正走向一条乡村美、产业旺、农民富、治理优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审:余惠

二审:陈玲

终审: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