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带着“荆”春的希望与期盼,在鄂全国人大代表和住鄂全国政协委员将共赴“春之约”。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推出专栏《代表委员说》,对话代表委员,听听他们“想人民所想、急群众所急”的履职心声。本期特约全国人大代表马丹。
关键词:长江博物馆 美育教育
讲述人:在鄂全国人大代表 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体卫艺站正高级教师 马丹
今年,我带来了有关进一步支持武汉建设中国长江博物馆的建议。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有利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武汉作为长江沿线的三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位居长江之“中”,承东启西,作为长江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的价值尤为突出。目前,武汉市拥有备案博物馆100家,其中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18家,位居长江沿线城市前列,具有建设中国长江文化博物馆的良好基础。
目前,武汉市已确定武汉中国长江博物馆项目地址——武昌月亮湾城市阳台,距离长江直线距离约40米,与武汉城市地标建筑黄鹤楼和晴川阁遥遥相望,景观轮廓清晰,环境资源丰富。2023年10月,首次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武汉召开,湖北省文旅厅也牵头组成展陈大纲编制工作专班,邀请故宫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和中国博物馆协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召开多轮编审会,不断完善丰富提升展陈大纲质量。武汉已为建设中国长江博物馆做好充分准备。
如何进一步推动武汉建设建成国家长江博物馆?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支持武汉市申报武汉中国长江博物馆馆名,建议中央编办、文旅部、国家文物局同意武汉以长江文明馆为基础申报“武汉中国长江博物馆”馆名;二是支持武汉中国长江博物馆的藏品征集。建议国家文物局协调长江流域其他兄弟省份及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集团等,协助武汉中国长江博物馆征集、调配长江流域具有影响力的文物藏品。
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机构,承载的是丰富的历史、艺术和科学遗产,为我们提供了触达历史、感受文化的平台。通过展览、讲解、互动等方式,以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为媒介,将博物馆中的艺术品和文物融入教育中,培养孩子和大众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这也是当代美育教育所需要的。希望武汉通过建设中国长江博物馆,让更多的本土居民、学生、外地旅客了解长江文化,推动长江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来源:长江云
一审:杨紫妮
二审:陈玲
终审: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