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用好共同缔造“金钥匙” 开创流域治理“新格局”

云上咸宁报道(赤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吕蓉 通讯员 周真真)羊楼洞港小流域,含两条水系,流域范围52.5平方公里,包含8个村(社区),呈现山、水、田、城相嵌套格局。

作为全省五个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之一,赤壁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用好共同缔造“金钥匙”,把群众发动起来,让群众参与进来,聚焦五个切口,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描绘出一幅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守住一库清水、打造一片田园、做强一个产业、繁荣一座小镇。这一美丽愿景,正在这里逐步成为现实。

践行“五共”理念

引导群众共同缔造茶香古镇

“通往雷家大院的小路,路面不平,存在安全隐患,请尽快维修!”11月3日,羊楼洞明清石板街上的民情茶室,挂在墙上的民声簿已经有了数十页“民声留言”。

“看到留言后,我们会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沟通,做到民呼我为,把办结情况反馈在‘回音壁’上。”羊楼洞社区居委会主任贺春霞表示,民情茶室建立以来,每天翻看民声簿成为“规定动作”。无论是周边商住户,还是往来的游客,都可以到民情茶室品茶议事、留言献策。

贺春霞介绍,依托羊楼洞茶乡特色,结合居民以茶说事、以茶议事、以茶解事的习惯,已在古镇设立民情茶室2处,召开民情茶会96场,协商解决问题63条,让煮茶分茶喝茶过程成为议事调解时的缓冲带。

羊楼洞商会公约、松峰港清淤志愿行动、环境卫生大会战、游步街绿化改造、非遗技艺双线培训……干群齐心想法子、想点子、找路子,流域治理创新活水持续涌现。

这是赤壁市践行“五共”理念,发动群众一起谋、一起建、一起管、一起评、一起享,引导群众共同缔造茶香古镇的一个缩影。

以实事项目引导群众“一起建”。

以机制创新倡导群众“一起管”。

突出目标导向,注重结果导向让群众“一起评”。

以田为媒,通过“两山模式”转变生产方式,以产业增效让群众“一起享”。

组织开展群众知情度、参与度、满意度自评时,收回的563份有效问卷里,“是否听说过羊楼洞港小流域综合治理”正面评价比例达96.39%,“对村容面貌、人居环境的改变是否满意”“对目前所在的村总体上是否满意”等问题正面评价的比例均超过92%。

聚焦五个切口

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赤壁模式

“没有空房,八天收入一万多元。”11月7日,羊楼洞村五组“爱上你的小屋”搬迁点,说起国庆节民宿上线即满房的盛况,村民汪永平好不得意。

“搬迁点围绕三国文化、茶文化等赤壁历史底蕴,目前已经提供38套不同样式、不同户型、不同造价的图纸供农民免费选择适应。”市国投集团副总经理童祥明介绍,还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将闲置房屋交由“爱上你的小屋”品牌运营,通过运营分成增加收入。

搬迁点的居民大多是百花岭村居民。百花岭村位于饮用水源地石人泉水库上游,是影响水库水质的主要因素。过去,由于建房缺乏总体规划和有效监管,百花岭村部分村民存在房屋建在水源地保护区、地质灾害点隐患区和道路安全距离范围不足区的问题。

赤壁试点采取“政府拿地入股、市场投资入股、村民搬迁费入股”的股份合作搬迁、就地城镇化安置、协议安置和适老化安置等模式,变“货币化”搬迁为“市场化”搬迁。针对有意愿就近安置的村民,积极推广“爱上你的小屋”民宿品牌,实现住房变商铺、住户变商户,构建农村宜居宜业发展新格局。

小流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单元、生产单元、生活单元。聚焦“以茶旅游为核心的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主题,赤壁市从引导规范农民建房、客货邮融合发展、组建羊楼洞旅游联盟、数字赋能治理、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五个方面开展试点,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取得初步成效。

依托流域内丰富的生态、产业、文化等资源,赤壁市联合涉旅市场主体,组建全域旅游产业联盟,推动以茶旅游为核心的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已与62家涉旅游企业签订了旅游联盟合作意向书,古镇民宿由原来的1家发展到现在23家,餐饮由原来的6家发展到现在的30家。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羊楼洞古镇游客总接待量超20万人次。

实现五大变化

共同描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羊楼洞村熊家庄文体活动广场始建于2019年,占地面积2.7亩,建广场时,23户村民无偿让出自家菜地,村民出工157人次,在各级部门支持下,陆续配套了球场、儿童游乐园,解决了村湾没有活动场所的问题。

但设施管护维修一直是个问题,没人管、没钱管的广场险些从“香饽饽”变成“老大难”。

“建了不管,不如不建。”羊楼洞村熊家庄理事长雷陵武的话得到村民的认同。

“我离球场不远,篮球场、羽毛球场的管护就交给我吧。”9月25日,在熊家庄民情茶会上,村民熊长安毛遂自荐担任球场“场长”。经村民提议、民情茶会商议,花园园长、游乐园园长、水塘塘长等“村湾管家”花落各家。

“村湾管家”选出来后,熊家庄花园园长、邱妈菜园等标识牌也亮了出来,当选的“园长”“场长”们更动了起来,按照村湾理事会制定的“问题随手拍、垃圾顺手捡、隐患及时报”15字诀每日巡逻。

“管家管出好环境,我们也得养成好习惯。”在“村湾管家”的号召下,雷陵武等村民加入管护队伍,发放宣传册,给花园、菜园围上竹篱笆护栏,清理垃圾。

各村围绕小游园、小广场、小池塘、小道路、小路灯等公共设施,亮明“园长”“场长”“塘长”“路长”“灯长”,堵上用而不管的机制短板。

类似的场景,在羊楼洞港小流域8个村(社区)中有很多。

在羊楼洞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践中,赤壁市践行“五共”理念,聚焦五个切口,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实现了环境面貌、群众精神面貌、发展面貌、干部作风、基层治理格局五大方面的积极变革,一幅“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通过多元化的发展手段,羊楼洞港小流域在发展面貌上呈现出多元化、富有活力的新景象。通过打造“公司+村集体+农户”股份合作的“两山”富民基地,为小流域带来实质性的经济增效。通过“种植+采摘+旅游”的方式,推动了特色林果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此外,以茶为媒促古镇旅游,通过开展各类旅游活动和实施综合治理“回归工程”,成功提升羊楼洞古镇的吸引力和知名度,推动旅游业蓬勃发展。

一审:金崇

二审:陈玲

终审: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