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人”变“家里人” 黄铁强在崇阳“串”出致富好光景

云上咸宁报道(崇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昊宇)浙江水果种植大户黄铁强,扎根崇阳县白霓镇十二载,带动村民发展葡萄等特色水果种植。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串”出果农增收致富的好光景。

现年46岁的黄铁强一直有一个梦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品水果基地。2012年4月,应朋友邀约,他来到崇阳这片土地。当时,崇阳种植精品水果的基地不多,水果采摘园更是寥寥无几,经过前期的市场调查和实地考察,具有敏锐市场眼光的黄铁强认为,在崇阳发展精品水果市场前景广阔。

说干就干。同年10月,他正式签订了土地租赁合同,在交通便利的白霓镇杨洪村流转100亩土地,开始他的水果种植路。对于外乡人来崇阳种植葡萄,当地村民刚开始并不看好。黄铁强告诉记者:“那个时候,这里的村民都不知道这里的土地能够种植什么精品水果,对于水果的品种也是一知半解。既然没有‘引路人’,那我非常乐于来当这个‘引路人’。”

黄铁强开始着手建设葡萄种植园。面对葡萄品种的选择,他更是下足了功夫。当时,很多人劝他选择一个相对保险、技术成熟的常规品种种植,但是敢闯敢试的黄铁强还是决定引进品质更优、市场俏销的“阳光玫瑰”等新品种种植。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也考虑过‘美人指’‘蓝宝石’等品种,但是试种后发现这些品种成熟后很容易坏掉,如果葡萄不能及时卖出去,就会给果农带来很大的损失。通过多次筛选和试种,最终留下了‘阳光玫瑰’‘巨峰’‘夏黑’三个品种。”黄铁强说。

为了种好新品种,黄铁强一头扎进葡萄种植园里,仔细观察种苗的长势,刻苦钻研管护技术,定期邀请农技人员来给他的果树“把脉”。坚持采取绿色生态种植模式,生产全过程不打任何农药,保证葡萄的品质和口感。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的精心培育和管护,试种的“阳光玫瑰”等三个新品种的葡萄获得成功。

随着黄铁强葡萄种植园的不断发展壮大,水果品种也由单一的葡萄,扩大到火龙果、草莓、葡萄柚等品种的种植,带动了当地精品水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农民变股东、土地租金变经营分红的变革。他的水果基地带动了20余户农户发展精品水果种植,并逐步形成“种植—技术培训—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发展模式,让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除了支付流转土地的租金,他还聘请当地村民在基地务工,土地租金加上务工费用,一年下来,在水果基地务工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3万余元。

为了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精品水果产业,他时常召集果农到自家果园中现场传授经验,向他们讲解果树的新品种、新技术,还把自己引进试种成功的火龙果、草莓、葡萄柚等品种的种植技术无偿地向广大种植户推广。周边的农户从对精品水果种植一无所知到成为种植能手,真正将致富的梦想照进了现实。2018年,黄铁强的水果基地被评为“全市精准扶贫产业”。

“一人致富不算富,大家致富才算数。带动大家种植精品水果,共同提高经济效益,让村民的钱包都鼓起来,这才是我的心愿。”黄铁强乐呵呵地说。

为了让好水果能卖出好价钱,他一方面积极改造种植园变成采摘园,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让果农在家门口就能卖个好价钱;另一方面,他主动与各个商超、水果市场对接,进一步为果农打开销路。

如今,看着崇阳遍布城乡的水果种植基地,黄铁强又有了新的想法。“我今年去了外地很多大型水果产业园考察,看到很多地方的水果产业园已经开始转型升级,产业园里面散养了走地鸡、开设了农家土菜馆、露营场地甚至是特色民宿,我就在想,我们也可以学习借鉴这种模式,发展多元化的农旅融合产业,不仅能给村民带来真金白银,更能带动地方发展,何乐而不为呢?”说起下一步的打算,黄铁强满怀憧憬。

11年来,黄铁强已经深深扎根在崇阳,也深深地爱上了脚下的这片土地,他从崇阳县白霓镇村民眼里的“异乡人”变成了可亲可信的“家里人”。黄铁强说,“崇阳优越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我,优良的创业环境留下了我,我的水果种植园已经发展到近300亩。今后,我想带着更多的村民建设更多的精品水果产业园,让大家一起致富增收。”

一审:彭秀芬

二审:陈玲

终审: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