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 通山:幸福生活 咱有“数”

云上咸宁报道(通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程思)通山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智慧”治理为路径,采取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方式,推动实施数字乡村建设,着力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了传统治理向现代“智”理的蜕变。

村务上“云端”,跑腿变“上线”

“美丽乡村西湖村欢迎您!”走进通山县厦铺镇西湖村,村头的广播立马传来温暖的问候。

西湖村是通山县厦铺镇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地形多样复杂、村民居住分散,在基层治理、环境提升、森林防火等方面存在不小的难度,但随着数字化乡村平台的运用,各种智能化走进老百姓身边、走进田间地头。

村民黄志胜正在散步时发现主干道排水沟铸铁盖板破损,立即拍照,用数字化“平安乡村平台”“随手拍”功能反应,得到快速处理。

像这样的智能化应用场景,在西湖村不一而足,在河湖塘边,一旦有人靠近危险区域,便有语音提示行人注意安全,远离危险,AI摄像头7*24小时实时监控村内的易着火点、河道、地质滑坡点标志物,为防治地质灾害提供实时数据,并现场语音播报,提示过往行人。

“慧眼”看千村,平安进万家

秋冬季节,天干物燥,11月22日,西湖村一田埂边发现烟点,摄像头监控到通知村委会,村委会立即组织查看消灭安全隐患。

通过在村湾主干道路口、特殊群体门前、水利设施、地质灾害点、森林防火点等重点地段安装拾音摄像机,实施网格化监控管理,结合人脸识别、车辆识别、防溺水识别、森林防火识别、水域捕捞识别等监控系统,进行实时态势感知,实现区域入侵、越界检测、报警联动等智能动态监测,进一步织密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网,保障村湾平安稳定。

过去有事到处找干部,现在直接登录微信小程序,点击“群众意见”上报,很快就有村干部主动对接解决问题,形成了事事都有人管,件件都有迹可循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平台及时推进党务、村务公开,推动线上线下工作一体谋划、统筹推进,让村民“足不出户”便可知晓村内重大事项。

“三屏”来带动,山货出“深闺”

11月22日,西湖村大梁湾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梁红时正操作自动饲喂器给鸡苗喂食,一个高清摄像头在远处“监视”着一切。

通过手机、电脑、显示屏等发布销售信息,成功推动中药材、金丝皇菊、生态大米、蜂蜜等山货出“深闺”,不仅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更为乡村振兴“提挡加速”。同时,链接正规招聘网站,优先向村民推送县内及周边城市劳务招聘信息,帮助村民就近就业增收。

除此之外,数字乡村平台还具有政务互通、便民服务等多项便民惠民功能,结合资源平台服务下沉,村“两委”干部扎实开展帮办、代办服务,不仅为村民生活带来便利,也架起村民和乡镇政府之间便捷的桥梁,让乡村治理更加智慧高效。

数字赋能村镇建设,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在通山,越来越多的像西湖村这样的农村,向着治理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生活智慧化的数字乡村快速迈进,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力量。

一审:余惠

二审:陈玲

终审: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