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啥别“帮信”,一帮必入刑!

云上咸宁报道(咸安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媛媛 陈妮娜 实习记者 陈柱 通讯员 吴少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不能因为一时头脑发热或者一己私利而走了歪路,千万要敬畏法律,法律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4月11日,在咸安区司法局召开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警示教育会现场,小陈(化名)以自身亲历讲述犯罪过程并当场流下悔恨的泪水。

涉案人小陈2020年在网上闲逛之际,看到群里有人发“收卡收卡,0投资,高回报”的广告,抱着好奇的心理,添加了犯罪分子联系方式,犯罪分子告知是为了“避税”,她当时抱着侥幸心理,以为“没啥事”,很单纯地就相信了,于是以800元每个月的租金将其名下的多张银行卡出售给他人使用。

大半年后,警察找上门她才知道自己犯罪了,犯罪分子拿着她的卡参与了诈骗、洗钱活动,小陈因提供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现场共有4名社区矫正对象用自身亲历讲述“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给自己生活、家庭、学业、工作等带来的危害,一场生动的警示教育会,让在场的人无不为他们的经历感到惋惜,直观感受到法律的严肃性。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称“帮信罪”,主要指,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信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犯罪行为,是电信网络犯罪的重要“帮凶”。

帮信行为主要有三种:一是非法买卖“两卡”尤其是银行卡;二是提供专业技术支持、软件工具;三是开发专门用于犯罪的黑产软件工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287 条的规定,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凌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叶环介绍。

近年来,“帮信罪”是继危险驾驶罪、盗窃罪之后,已成为我国第三大罪名。法治意识淡薄是多数人触犯“帮信罪”的重要原因。咸安区司法局聚焦案件高发群体、重点行业和问题突出区域,通过法治宣讲、公开听证、公开宣告送达等方式,加强以案释法,强化警示教育。会同教育部门,持续深入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提升在校学生法治意识。会同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用好典型案例,加大电信、金融、互联网等行业从业人员法治教育力度,提升职业素养和法治意识。

“目前,咸安区犯‘帮信罪’的社区矫正对象有24人,我们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加强社区矫正日常监督管理,多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谈话,增强在矫意识,预防在矫正期间再次犯罪,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咸安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局局长胡新介绍。

咸安区司法局温馨提示广大市民:切不要因为一时贪念而把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U盾及对公账号、手机卡等重要的个人信息出借或出售给他人,以免成为网络洗钱犯罪的帮凶,让自己滑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普法”是“守法”的“第一粒扣子”,“守法”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帮啥别“帮信”,一帮必入刑!

(编辑 余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