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8日)是三八国际妇女节,我们关注两位女人大代表,今年两会,她们不约而同,关注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话题。
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新建4.56亿亩高标准农田。这让来自粮食主产区——荆州监利的毕利霞代表很是振奋。
全国人大代表、荆州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毕利霞:“高标的农田建设方案要做到科学、合理、超前。”
强调“合理”“超前”,是因为毕利霞自己吃过亏。目前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采取招标,引进施工单位建设。但招标流程太长,往往赶不上种粮大王们的节奏。
全国人大代表、荆州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毕利霞:“2020年申报的,到了2022年才实施,结果方案又不能改,建了也跟不上发展的时代(需要),建了不能用。”
而且,农田改造标准是以平原地区为蓝本。另外一位种粮大王——田淑娴代表在调研中发现:这,在山地、丘陵多的地方,并不适用。
全国人大代表、咸宁赤壁市娴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淑娴:“有的地方的农田它是有高度差的,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的时候,它会把农田的耕作层和承重层破坏掉了,这就导致建成了高标准农田之后,它还反而不能耕作。”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两位代表却有着不同意见。小组审议结束后,她们请来了两位担任村干部的代表,继续深入讨论。
全国人大代表、咸宁赤壁市娴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淑娴:“经营主体根据自己的实际生产需要来设计、实施,然后(政府)来以奖代补的这种形式,(把资金)给到经营主体。”
全国人大代表、荆州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毕利霞:“以奖代补的形式这样风险会很大,而且会牵扯我们很多的精力,我们(种粮大户)不一定要拿在手上来建,我们就是要一个全程地参与,有发言权。”
建设高标准农田,需要把农民手上分散的小田集并为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大田。毕利霞担心的,一方面是一家一家地跟农户沟通,难度很大。另一方面,通过整理合并,会多出来一部分土地,这部分土地的归属也是一个问题。综合了两位代表的意见,吉明东代表提出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荆州松滋市刘家场镇三堰埫村党总支书记吉明东:“以奖代补的形式是很好的,充分征求老百姓的意愿,开代表会,基本统一以后,再请第三方,按照我的规划来设计,多的地也可以归集体所有。”
全国人大代表、荆州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毕利霞:“对,对,这个我们很赞成,包括后期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包括以后回到农村的人越来越多,需要建一个小游园或者说(其他的一些设施)。”
全国人大代表、荆州松滋市刘家场镇三堰埫村党总支书记吉明东:“在高标准农田整治的同时,将医院、学校同步配套(建设),真正把这些人留得住,吸引回来,他才能发展农村的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鄂州长港镇峒山村村委会主任占志启:“把农产品全部集中在一起,引市场主体进来,我们联营、推广、销售。”
在讨论中,一个“四化同步”的路径逐渐清晰:在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同时,利用多出来的土地盖医院、建小学,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吸引人才返乡,实现就地城镇化。而田淑娴代表带来的关于加快启动农地信息集成系统建设的建议,正好为此打下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咸宁赤壁市娴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淑娴:“地理位置信息、三权分置信息、还有气象灾害信息,如果能运行起来,一年的数据,价值就已经无法估量。”
全国人大代表、荆州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毕利霞:“是的呀,为什么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定要前卫呢?随着我们农业的科技化推进,对我们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达成共识后,三位代表在田淑娴代表的建议上郑重签下名字,向大会提交联名建议。他们还相约,回到基层后,要围绕探索“四化同步”发展路径,发动更多全国人大代表联合调研,明年全国两会时,再向大会提交一份更有建设性的议案。
来源: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