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小中心” 释放“大能量”
咸宁市在湖北省率先建成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风险隐患防范于未然,从源头上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前不久,在咸安区向阳湖镇甘棠村,五个村民小组联合与一位承包商签订协议,将集体所有的鱼塘出租十年。协议公开过程中,有村民发现合同存在漏洞,闹得不可开交时,便到镇上的综治中心寻求解决方法。
咸安区向阳湖镇甘棠村五组组长 翁茂达:“原来承包价格又低,合同又不是正规的。”
咸安区向阳湖镇司法所所长 马登平:“有些是‘一句话合同’,集体资产在合同上面都没有载明,合同到期以后的处置都没有写清楚,所以导致合同到期以后全部强行不退,造成这个矛盾纠纷相当大。”
为此,向阳湖镇综治中心第一时间重新起草合同,并带着合同到村、组协调处理。经过协调,合同双方都意识到合同不规范,重新签订了经司法所审查的合同。
咸安区向阳湖镇司法所所长 马登平:“不能组长一个人讲了算,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同意,必须以这个为前提,第二个在合同上面、文字上面严格把关,如果政策征收鱼塘,我们都要标明是怎么样处理,合同到期以后承包人所有投入的资产,我们都在合同里面要载明清楚。”
咸安区向阳湖镇甘棠村综治主任 胡明:“减少了矛盾纠纷,也增加了村组集体的收入,群众对我们的工作也比较满意认可。”
向阳湖镇地处城郊,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渔池与山林土地承包经营户较多。针对合同纠纷多发,镇里及时向村民提出司法建议,从源头上遏制矛盾发生,及时化解纠纷。
咸安区向阳湖镇党委副书记 程文增:“把问题化解得早,化解得小,而且化解得了,让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在我们向阳湖镇落地生根。”
化解矛盾纠纷不仅在乡镇,也在城区。因为在工作中与人发生冲突,咸安区车站路社区的段加福头部受伤,住院治疗花费了10多万元,后期康复费用还是一个未知数。然而,段加福原来所在的单位和打人者仅支付了2万元的赔偿。为此,段加福的儿子段张兵找到永安街道办事处综治中心寻求帮助。
咸安区永安街道办事处综治中心专职调解员 殷桂芳:“因为他们家庭比较特殊,一边去找相关的部门,这边我们领导也多次上门,到他们家去慰问,这个费用也不是说,一来就马上可以给他们解决,也是多方给他们争取。”
经过反复协调,段张兵父亲原先工作的公司和区直单位根据相关政策再给予救助九万元,解决前期医疗费用。后期治疗则按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进行报销。
市民 段张兵:“如果说没有帮忙的话,我们家,包括我自己,基本上很难走出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且这个问题真的很棘手。”
目前,咸宁市6个县市区、70个乡镇(街道)和1071个村(社区)综治中心全部实现了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2022年,共接待群众4.3万人次,开展监察听证13次,化解矛盾纠纷2.9万件。
赤壁:小区“结亲记”
在赤壁市,两个小区之间的一堵围墙,阻断了居民的来往,也阻碍了小区环境和管理的改善。在“共同缔造”活动中,两个小区“结亲”成为“一家人”,通过资源共享,提高居民们的生活品质。
在赤壁的交通华新小区,楼间点缀着花草,车辆停放有序。宽敞的广场上,老人们惬意地打着太极拳。
赤壁市交通华新小区居民 罗凤香:“以前这个小区就很小,一眼就望到头,散步的地方都没有,现在就在小区内都可以活动,打打太极、跳跳舞都可以。”
如今宽敞的交通华新小区,是由交通小区和华新小区合并而来。原本的交通小区老年居民多、文娱活动多,但面积小、没场地,许多活动施展不开;而华新小区是个独立小院,空间宽敞,但单身职工多、邻里走动少。一次圆桌会议上,有居民提出拆掉围墙,把两个小区合并成一个,共享“面积”和社交活动,但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
赤壁市交通华新小区居民 江欣生:“很多都不愿意,考虑到安全度是不是很高?”
华新水泥(赤壁)有限公司行政管理部部长 卢荣:“我们的员工是属于三班倒,如果说两个小区合并,可能会考虑到影响员工的休息。”
虽然一些人表示了顾虑,但从现实角度,只有拆除围墙,才能解决公共空间不足和年轻职工业余生活单调的问题。为此,街道、社区和下沉包保单位的50多人组成专班,积极与两方居民沟通。
华新水泥(赤壁)有限公司行政管理部部长 卢荣:“合并之后,邻里之间有相互串门,相互之间也可以谈心。”
赤壁市公路养护中心主任 李琼翔:“在晚上晚饭后,我们上门一次,两次,三次,把国家政策,把一些图片,把一些举例子讲给居民听。”
经过多轮沟通,居民同意率达到了90%以上,经过投票、公示,小区的合并建设开始推进。面对拆除围墙,道路平整、雨污分流、变压器迁移等千头万绪的事项,新成立的交通华新小区联合党支部和居民理事会,共同梳理出项目清单,争取项目资金,并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共同参与监督和治理。
赤壁市汪家堡社区交通华新小区居民 段雅心:“在建设的时候,我帮忙捡垃圾、打扫卫生,我们自己小区我们都要来爱护。”
经过共同努力,交通小区和华新小区最终于2022年11月成功合并。不仅如此,小区还新组织了巾帼志愿队、治安巡逻队、爱心妈妈帮,以及太极武术、诗歌书画等兴趣协会,丰富居民生活,带动大家共同参与小区治理。眼下,新的邻里中心也在建设中,预计5月份投用。
华新水泥(赤壁)有限公司行政管理部部长 卢荣:“发挥我们职工大学生志愿者作用,辅导学生的作业,可以照顾到一些年纪大不方便的老人,使我们两个小区真正融入变成一家人。”
赤壁市汪家堡社区交通华新小区联合党支部书记 廖南平:“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联络活动,相互要认识,要加深感情,比如那边基本上都是单身职工,以后我们也会组织牵线搭桥,给他一个大家庭的温暖。”
“小快递”畅通乡村进出“大通道”
去年7月,咸安区正式启动农村寄递物流试点工作,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当地实现了乡镇快递网络全覆盖,有效解决了消费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
在咸安区大幕乡云秀电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紧盯着电脑屏幕,平台上不断跳动的是消费扶贫电商平台的订单。见有客户下单,客服人员立马拎起货物送到隔壁的快递驿站。
大幕乡是离咸安城区最偏远的乡镇,以前物流不畅不仅制约了生产资料运进来,还影响农特产品走出去,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咸安区大幕乡副乡长 张进:“没有这个寄递物流的时候,很多老百姓是通过公交车、农村客运车,带到咸宁城区去,然后再从咸宁进行转运寄递,非常不方便,非常麻烦,费时费力。”
为改变这一尴尬的局面,2022年开始,咸宁市咸安区逐步完善的农村寄递物流服务体系。大幕乡将原有分散的快递站进行整合,将快件集中处理中转,统一仓储配送。快递驿站由政府进行改扩建,再以优惠的条件提供给企业使用。
咸安区大幕乡快递驿站负责人 佘宣:“我们只是直接搬进来的,所有的装修之类的,政府这边是提供给我们的。”
同时,咸安区根据镇村快递服务站的等级,每个给予5万元至3千元的建设支持补贴。把村级服务网点设置在邮站、小商超等场所,大大方便了村民们。
咸安区大幕乡泉山口村村民 小王:“现在村里开通了寄递物流点,现在网上买东西、寄东西,直接到家门口就可以寄取快递了。”
咸安区大幕乡泉山口村农村寄递物流点负责人 刘友林:“买货都带来一些方便,他们随时来拿快递的时候可以买点货,服务站有一点补贴。”
村里有了快递点,连接起了城市和农村,方便了货物流通,也架起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桥梁。目前,咸宁市咸安区建设县级共同配送中心2个,建成乡镇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10个,共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网点126个,行政村覆盖率100%,实现了三级物流体系运行通畅。
咸安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 陈茂红:“强化农村寄递物流与产业的发展,帮助农产品、土特产品能够走出山区,走向城市,为群众增加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长江云
(编辑 余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