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缔造】通山:荒山孕育绿色希望 共同缔造幸福生活

云上咸宁报道(通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阮班新 唐尚伟 邓阳 王贤波)从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这十年,通山一直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以扩宽农民增收渠道为抓手,开荒复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让荒山变为“金山银山”,成为村民手中的“绿色银行”,实现共同富裕。

2月21日,在通羊镇大畈程村1800亩荒山上看到,当地30多户村民分成3个小组,抢抓有利天气,正在栽植油茶苗。挖坑、扶苗、填土,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通山县林业局还派出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确保造林质量。

通山县林业局产业办主任 成献忠:通山县油茶造林采用的都是两到三年生的嫁接苗。品种主要有长林4号,长林40号和长林53号。这都是优良品种,品质很好。

几年前,这里还是荒山。通山县林业局实地调研后,向村委会和村民代表提出开荒种植油茶树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村民们一致赞同,于是,开荒造林战役就此打响。

通羊镇大畈程村村民 沈全柜:国家政策实在好,现在动员村里跟农户(一起)承包,油茶由国家投了苗又投了资。

通山县林业局产业办主任 成献忠:一块是油茶新造林,一块是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新造林这块国家补贴的是1000块钱一亩,低产低效林是500块钱一亩,这些资金都是直接补贴到造林农户的。

幸福生活,需要大家共同缔造。开荒栽种油茶苗木的钱是由村民先垫付,村民栽种的棵数与以后收成将成正比,在苗木成长到结果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在苗木存活的前提下,还能享受每亩500-1000元的国家补贴资金,油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属于农户个人。

通羊镇大畈程村村民 沈全柜:每棵苗我们出了2.5元,两三年后会给我们带来更大收益,我们感觉值得。

通山县林业局产业办主任  成献忠:到盛果期以后,每亩鲜果产量可以达到800-1000公斤,产油量每亩可以达到60-80公斤,每亩经济效益可以达到800-1000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和关键。在慈口乡石印村富水湖畔上一处低产低效橘林里,库区村民有的忙着在升级改造,有的忙着栽种油茶果苗,与美丽的富水湖构建起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

通山县是全省油茶生产大县,现有油茶林面积26万亩。2023年计划在全县全部范围内新造油茶基地1.6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油茶林3.1万亩,现春季新造油茶基地工作已基本完成。

通山县林业局党组成员、工会主席 王俊:下一步,我们将油茶作为通山县的支柱产业打造,在扩大油茶种植面积的同时,引进高精深加工企业,扩大农民这个致富的渠道,达到共同富裕,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油茶产值达到15亿元。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