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至13日,以“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湿地公约》第14届缔约方大会在湖北武汉举行,对我国湿地保护工作来说,2022年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湖北是千湖之省,与武汉相邻的咸宁,也是湿地水网密布。在咸宁市民的家门口,就有一座湿地公园,一起来感受一下它的别样魅力!
位于咸宁市中心腹地的十六潭公园,占地1400多亩,其中水域面积300多亩,是城市的“绿心”,也是咸宁最大的以休闲游憩为主的城市综合公园。
记者 陈妮娜:“漫步在十六潭公园里,满眼都是湖光山色的美景。深吸一口气,还能够闻到桂花的芬芳。现在很多人会选择来到这里打卡拍照,甚至是邀上三五个好友来这里休闲娱乐,在我们这种忙碌又快节奏的生活当中,能够随时随地走入到这样一座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公园,是一件非常快乐而又美好的事情。”
咸宁市民 张金凤 :“我们城中有这个湿地公园,我们都感到很幸福,每天姐妹们约在一起,喝喝茶、跳跳舞、唱唱歌,生活蛮惬意的。”
咸宁市民 吴桂元 :“水也清了,我们这个鸟也多了,这里生活很宜居的。”
咸宁市民 彭兰:“空气很清新,人的那种心境也特别好。”
记者 陈妮娜:“我现在泛舟湖上,除了可以欣赏到这些湖光山色外,可以看到我身后这块水域非常清澈,还能看到一些水鸟在湖面嬉戏打闹。湖面上也看不到一点垃圾,像这样的水质,在几年前是很少能见到的。”
咸宁市城管执法委主任 王煜:“十六潭公园当时在建设过程中就充分利用了十六口农家的当家塘,由于这个当家塘多年没有清淤底泥呈黑臭状态,水体浑浊,湖底淤泥形成内源污染,降雨、降尘形成大气污染,导致氨氮、总磷指标均为劣五类,水体自净能力严重不足。”
为提升公园整体环境,今年6月,咸宁市城管执法委启动十六潭公园水环境治理试点项目。针对试点水域生态失衡及水动力条件差等问题,引入“草型清水态”构建技术,通过塘体基底改造、沉水植物种植、食物链完善及曝气增氧等工程,实现水质改善及长效保持。
咸宁市城管执法委主任 王煜:“直观的感觉就是水体透明度,由原来的20厘米,现在达到了3.2米以上,彻底和发绿发臭水体说再见了。我们着力打造郁郁葱葱的水下森林,呈现苍翠丰茂、鱼翔浅底的清水景观,使主要的富营养指标达到四类标准水质,实现水质、景观的双重提升。”
据了解,自2011年十六潭公园投资建设以来,整个施工过程都始终坚持“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宗旨,在原有的山水基础上,进行园林艺术的加工。如今的十六潭公园,山清水秀,景色怡人,加之设施齐全,更加宜游宜乐。
来源:长江云(记者:湖北广电咸宁融媒体记者站 阴志维 章珩 赤壁台 徐勇 昌文 丁铮铮 咸安区融媒体中心 伍伟 陈妮娜 李洋 通讯员:童金健 但唐静 胡剑芳 李婷婷 杜鹏 魏巍)
编辑: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