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十六潭 在湿地公园亲近自然
11月5日至13日,以“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湿地公约》第14届缔约方大会在湖北武汉举行,对我国湿地保护工作来说,2022年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湖北是千湖之省,与武汉相邻的咸宁,也是湿地水网密布。在咸宁市民的家门口,就有一座湿地公园,一起来感受一下它的别样魅力!
位于咸宁市中心腹地的十六潭公园,占地1400多亩,其中水域面积300多亩,是城市的“绿心”,也是咸宁最大的以休闲游憩为主的城市综合公园。
记者 陈妮娜:“漫步在十六潭公园里,满眼都是湖光山色的美景。深吸一口气,还能够闻到桂花的芬芳。现在很多人会选择来到这里打卡拍照,甚至是邀上三五个好友来这里休闲娱乐,在我们这种忙碌又快节奏的生活当中,能够随时随地走入到这样一座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公园,是一件非常快乐而又美好的事情。”
咸宁市民 张金凤 :“我们城中有这个湿地公园,我们都感到很幸福,每天姐妹们约在一起,喝喝茶、跳跳舞、唱唱歌,生活蛮惬意的。”
咸宁市民 吴桂元 :“水也清了,我们这个鸟也多了,这里生活很宜居的。”
咸宁市民 彭兰:“空气很清新,人的那种心境也特别好。”
记者 陈妮娜:“我现在泛舟湖上,除了可以欣赏到这些湖光山色外,可以看到我身后这块水域非常清澈,还能看到一些水鸟在湖面嬉戏打闹。湖面上也看不到一点垃圾,像这样的水质,在几年前是很少能见到的。”
咸宁市城管执法委主任 王煜:“十六潭公园当时在建设过程中就充分利用了十六口农家的当家塘,由于这个当家塘多年没有清淤底泥呈黑臭状态,水体浑浊,湖底淤泥形成内源污染,降雨、降尘形成大气污染,导致氨氮、总磷指标均为劣五类,水体自净能力严重不足。”
为提升公园整体环境,今年6月,咸宁市城管执法委启动十六潭公园水环境治理试点项目。针对试点水域生态失衡及水动力条件差等问题,引入“草型清水态”构建技术,通过塘体基底改造、沉水植物种植、食物链完善及曝气增氧等工程,实现水质改善及长效保持。
咸宁市城管执法委主任 王煜:“直观的感觉就是水体透明度,由原来的20厘米,现在达到了3.2米以上,彻底和发绿发臭水体说再见了。我们着力打造郁郁葱葱的水下森林,呈现苍翠丰茂、鱼翔浅底的清水景观,使主要的富营养指标达到四类标准水质,实现水质、景观的双重提升。”
据了解,自2011年十六潭公园投资建设以来,整个施工过程都始终坚持“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宗旨,在原有的山水基础上,进行园林艺术的加工。如今的十六潭公园,山清水秀,景色怡人,加之设施齐全,更加宜游宜乐。
大洲湖:昔日荒草滩 三年变湿地公园
一叶知秋,又到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位于咸宁北郊的大洲湖湿地公园秋景正盛。下面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去看看,探寻荒草滩变湿地公园的秘密。
金秋时节,咸宁大洲湖湿地公园,碧波荡漾,层林尽染,芦苇迎风摇曳,水鸟嬉戏,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画卷。不远处的高楼伫立、车流繁忙,却和湿地里的世界融为一体,城市与自然共生共存。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幅模样。
咸宁市咸安区官埠桥镇河背村村民 龙永宏:“这(里原来)是一个围垦,田也是荒的,原来是污水、臭水,(导致)河里的鱼都经常死。”
曾几何时,大洲湖是是“黑臭”的代名词,让人避之不及。改变始于2019年。
中建三局咸宁大洲湖项目公司 王一沣:“通过这个坑塘,隔梗的一些拆除和再利用,打造一个九曲回肠的形态,然后在九曲回肠自然优化河流的现行基础上,搭配一些水生植物,进行河流水质的提升。”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通过“截污控源”,大洲湖湿地公园一期已基本完工,初步形成湖泊生态湿地。水质从五类提升到四类,未来将达到三类。
中建三局咸宁大洲湖项目公司 王一沣:“大洲湖在整个咸宁市的空间定位上,也起到了连接主城区和未来北部新城区的枢纽作用,算是打破了咸宁市城中无湖的这样一个格局。”
大洲湖位于咸宁城区北侧,规划总面积29平方公里,其中湖面湿地面积12000亩。是咸宁城市防洪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水生态安全系统的重要构成空间。
中建三局咸宁大洲湖项目公司 陈炼:“通过修复河滩湿地、改善湖区水质、整合农田景观、构建生态廊道,还原了物种的多样性,展示了咸宁文化,重塑了大洲湖的生态景观风貌。”
公园内建起了彩色沥青路面、亲水平台等,灯光亮化美轮美奂,成了市民游客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
咸宁市民 桂莲:“我们在这里已经住了三十多年了,变化就是太大了,我们都不敢相信,住了这么多年了,现在会有一个这么好的地方供我们来休闲。”
伴随着大洲湖整治工程接近尾声,一幅水乡田园画卷正徐徐铺展,村民们也在期待更加美好的未来。
咸宁市咸安区官埠桥镇河背村村民 龙永亮:“旧貌变新颜,一天比一天好,一年更比一年好。”
咸宁市咸安区官埠桥镇河背村村民 龙永宏:“现在环境好了,水质好了,空气好了,人流量大了,老百姓想搞农家乐,搞小经营,未来生活充满阳光。”
赤壁东港湖:野生白鹤连续5年来过冬
入冬以来,位于赤壁市余家桥乡的黄盖湖湿地东港湖垸,数万只北归候鸟在这里栖息,其中包括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鹤,从2018年以来,白鹤已经连续五年在此中转或越冬。
赤壁市余家桥乡东港湖水域,总面积6.5平方公里,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之一。天鹅、灰雁、野鸭等近两万只候鸟在此栖息觅食,它们或嬉戏打闹,或低头觅食,或在天空展翅翱翔,悠闲自得。
咸宁赤壁市市民 黄女士:“就看一下这里的景,看一下这里的鸟,鸟好看、漂亮,我们也要保护它们,给它们一片安宁的地方。”
咸宁赤壁市陆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 洪波:“现在监测发现的候鸟近两万只,主要是野雁类的小天鹅、鸿雁、豆雁、灰雁,每年候鸟的种类和数量都在增多,尤其是白鹤。按照我们预期的话,今年应该是第五年,它就连续会到我们东港湖越冬。2018年的时候 我们是监测到2只,2019年也是3只,在2020年最高的时候监测到76只,整个冬天都在这里,2021年数量略微有些减少,只有33只,今年估计在去年的基础上应该有一个稳定的数值。”
白鹤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国际鸟类红皮书列为极危物种,被誉为鸟类“活化石”,目前全球仅存超5000只。湿地管护员洪波自2014年来到这里,就一直在从事鸟类保护的工作。每年候鸟迁徙期时,他就带着设备,到处去寻鸟去监测。
咸宁赤壁市陆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 洪波:“我们经常说鸟类保护,实际上是对栖息地的保护,根据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对生存的需求,我们适当地对小生境做一些改良,尽量让它们多留在这里。”
留住旅鸟的关键因素,是适宜鸟类栖息的湿地增多了。东港湖是余家桥乡的一个天然湖,自然环境优美,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2019年,当地政府收回村民承包经营权,拆除围垸,并通过生态补水、小地形整理、荷塘开辟水面等生态修复措施,让这片水域恢复了“绿色”,同时也为各种水禽提供了丰富稳定的食物来源。
咸宁赤壁市余家桥乡党委副书记 吴铭:“全天候对湖区鸟类进行动态监测,建立完整的鸟类越冬调查数据,组织专业的巡护队伍,全天候对鸟类栖息地和越冬的候鸟加强保护,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随着东港湖观鸟季的到来,赤壁陆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联合森林公安、渔业等部门,组建巡护和监测工作专班,加大对湖区巡护和候鸟的监测,确保湿地生态和越冬候鸟安全。
咸宁赤壁市陆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 洪波:“我希望东港湖湿地,它既是我们鸟的一个好的栖息地,也是我们人了解自然的一个好窗口、好平台。”
咸宁赤壁市余家桥乡党委副书记 吴铭:“预计12月份左右将会迎来越冬水鸟的最高峰,将会有更多的国家级宝贝入住,这些来自远方的客人,不仅带来灵动之美和无限生机,更会为生态文明美丽的赤壁,上演一部万羽咸集、鹤采赤壁的生态大片。”
来源:长江云(记者:湖北广电咸宁融媒体记者站 阴志维 章珩 赤壁台 徐勇 昌文 丁铮铮 咸安区融媒体中心 伍伟 陈妮娜 李洋 通讯员:童金健 但唐静 胡剑芳 李婷婷 杜鹏 魏巍)
编辑: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