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城县以油茶为主导,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开创出一条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加“油”。
时下,正值油茶成熟之际。走进塘湖镇望湖村富硒油茶基地,饱满的油茶果垂挂枝头。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为油茶树剪枝、整地、除草,准备迎接采摘期。
湖北鑫尔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 刘勇:尽管今年天气干旱,但是我们富硒土壤种的油茶品质还不错,产量还算可以,我们8年以上的油茶林亩产基本上是1000斤左右。
通城是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县,涌现出众多特色油茶企业。2013年成立的湖北鑫尔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打造原生态富硒油茶产业为主,种植、养殖为辅的“种养结合型”企业,通过“农户+农场+公司”经营模式,带动农户增收,不断擦亮全国油茶示范县的国字号招牌。
湖北鑫尔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 刘勇:我公司种植油茶接近10年了,在塘湖镇真正打造了一项富民工程,将望湖这片曾经一毛不拔的荒山全部种上了富硒油茶。油茶林里还套种了富硒中药材和富硒水稻,改善了生态,带动了老百姓脱贫致富,为地方产业发展作贡献。
塘湖镇阁壁村油茶基地,曾经是当地有名的“芭茅山”。在通城县“两山”试点县建设中,县林业局引导油茶种植大户金定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通过租赁、置换等流转形式,实行精准灭荒流转造林,让这片荒山成为满山“梯地”的油茶幼林。金定武的油茶基地以“油茶+土地流转”“油茶+劳务用工”“油茶+生态护林”等模式,将不能独立发展种植的村民,邀请到合作社务工,年人均收入达3万元,让原本荒芜的土地,变成了让村民腰包鼓起来的“黄金地”,让油茶成为当地群众的“摇钱树”、“幸福果”。
通城县塘湖镇阁壁湖绿色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 金定武:我这个基地自建立起来,带动脱贫户168户,一般农户80多户,都在这里务工。
2007年8月份成立的通城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是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开创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农户签订协议,免费为农户提供良种苗木,无偿提供技术服务,统一生产资料,保价回收油茶籽。经过15年的发展,公司先后投入1.5亿余元,在全县11个乡镇78个村建立了61200亩油茶基地,辐射带动全县78个村7600多户农民规模化种植油茶6.2万亩,成为全国油茶产业重点企业。
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方大兵:公司进入油茶产业已经15个年头,油茶产业已基本上成为我县农业的一道亮丽品牌。公司流转的6万多亩基地,已带动了7600多户农户参与油茶种植,其中脱贫户有2400多户,掀起了种植油茶的热潮。
产业兴则县域兴,产业强则县域经济强。目前,通城县累计新造油茶林21.5万亩,建成连片千亩以上基地16个,油茶林总面积达32.5万亩,已形成麦市塘湖油茶产业带、大坪药姑山油茶产业带、沙堆四庄油茶产业带和马港油茶产业带四大产业片区。发展油茶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大户53家,油茶种植面积9.7万亩,带动全县农户1.5万户种植油茶面积11.8万亩。通城县被列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县、全国经济林产业区域特色品牌(通城油茶)建设试点县、湖北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试点县,逐步实现了城乡增绿、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全媒体记者 李索)
来源:云上通城
编辑:彭秀芬
二审:陈玲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