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N” 开启小山村共同缔造的密码
一个山区小村落,从乱到治,从破到立,从旧到美,村民从漠不关心到主动拆除违建,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他们迅速通关、达到共同缔造的密码是什么?我们一起来探寻。
在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高铺村,一排排焕然一新的房屋、整齐加宽的街道、加上随处可见的大型墙体彩绘和一处处施工现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息扑面而来。谁能想到,不久前,这里却是另外一幅景象。
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高铺村党支部书记 黄超平:“(以前)乱搭乱建比较严重,街道比较狭窄,老百姓的出行很不方便,一到过年过节的时候,交通很拥堵,有的时候一堵车,堵了几公里。”
环境问题如何改善,改造工作怎么开展?村干部和居民一起想主意。
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高铺村16组村民 陈晓红:“我这房子是很早以前做的,地势就要低些,上面土要是不掘一层的话,水就出不去,下雨的话水就往屋里进。”
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高铺村党支部书记 黄超平:“跟设计单位,征求他们的意见,再结合老百姓的诉求,想办法把它降低,让水排到水沟里去,不影响水流。”
环境改造,首先要拆除的是影响观瞻的破旧房屋、临街违建棚子。黄裕红家主屋旁的厨房、厕所都在拆除红线范围内。一开始,说什么她都不愿意施工队动工。
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高铺村16组村民 黄裕红:“我们以前建的房子,当时厨房厕所都做在一起的,那时候也不属于违章,开始我肯定不愿意拆,你说多麻烦。”
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高铺村党支部书记 黄超平:“后来通过我们不断地跟她做工作,做工作的时候,上一次门她哭一次,上一次门哭一次。给了很少的一点补偿金,可能远远不够她改造的这个费用。”
村里的老党员轮番上门,反复劝说。黄裕红终于接受了妥协的方案,将房间改造成厨房厕所,主动拆掉了违建。
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高铺村16组村民 黄裕红:“那有什么办法,上面有政策,再说你把高铺搞好一点,还是挺好的,现在这样一搞还蛮漂亮。”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沿街21户违建的863平方米的雨棚全部拆除,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高铺村16组村民 陈清梅:“现在改变了,整条街道都井井有条,道路加宽了,环境、垃圾都得到改善,再就是排水。支书现在蛮接地气地为高铺人民着想,把周围环境都打造得我们十分满意。”
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高铺村党支部书记 黄超平:“我们就是通过这个‘1+2+N’,就是逐户逐户地跟老百姓做工作,发动党员群众,思想把他们统一起来。”
所谓“1+2+N”,就是高铺街片区党小组,加上推选的2名政治素质高、奉献精神强的党员中心户,加上高铺街振兴理事会和乡贤理事会,构建“片区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的组织体系。
如今,高铺街片区近600平米的厂房建设已近尾声,招商也推进顺利。投入110万元,占地800平方米的高铺村客运联合体和农产品交易中心正在加紧建设。黄超平和乡亲们都憧憬着更加兴旺美好的未来。
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党委书记 刘志广:“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变‘要我做’为‘一起做’,吸引能人回乡创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发展,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和增收,形成大众认可的、积极向上的、可永久传承的家风、村风,最终实现幸福生活。”
12345市长热线下沉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日前,咸宁市咸安区在全省率先推出“三下沉”清单、高效推动服务资源平台“三下沉”。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实际效果为目标,极大方便了群众。
不久前,家住咸宁市咸安区天通苑小区的代文,拨通了12345市长热线,反映小区电动车充电难。
咸宁市咸安区天通苑小区居民 代文:“充电桩不够,没地方充电,这都是采用了一个飞线,把自己家庭的线接到我们下面来。”
依托12345公共服务热线平台,咸宁市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立体热线信息反馈体系,村(社区)热线工作人员可直接通过浏览器登录统一的热线平台进行办理。居民的诉求很快得到社区的积极响应。
咸宁市咸安区永安街道办事处凤凰社区党委副书记 陈玲:“第一时间就反映给了包保单位,然后联合包保单位,最后一起协商了一个解决的结果。”
咸宁市咸安区天通苑小区有900户居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电动车,随着人口增多,原有的充电棚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收到热线反馈,包保单位和社区决定,新建两个充电棚。然而,正准备建设时,在选址问题上又卡了壳。
咸宁市咸安区天通苑小区居民:“为什么小区的停车棚,在那边修着有,而我们这边没有,我们这边也有很多电动车,也需要停车棚。”
咸宁市咸安区天通苑小区党支部书记 汪本利:“党支部打算以后一起(给居民)做健身器材,(如果做车棚)就没有空余地方了,听了我们这样解释以后,同意我们这样做。”
刚安抚好提意见的居民,新问题又出现:快递店老板以影响快递小哥停车提出了异议。
咸宁市咸安区天通苑 快递店老板:“把停车棚做这里,我没法做生意了,每天送快递的车没地方停了。”
咸宁市咸安区天通苑小区党支部书记 汪本利:“停车棚、充电桩比较少了,建起来缓解一下群众充电难、停车难,听了我们这样跟他解释,他就同意了。”
为打消快递店老板的疑虑,物业部门也做出了妥协,承诺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允许快递车辆可以暂停在路边。
扫清障碍,安装施工得以顺利推进,充电桩车棚终于建成,居民充电难得以大大缓解。
咸宁市咸安区天通苑小区居民 代文:“这块也非常方便,自己扫码,一支付就行了,这一次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处理速度非常快。”
咸宁市咸安区天通苑小区第一书记 何毅:“解决一些老百姓急需的问题,比如说为方便老百姓生活的问题。”
自咸安区推动资源、服务、平台“三下沉”改革以来,已先后将74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沉到村、社区等基层服务机构,让群众在家门口能办事、办成事。
咸宁市咸安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先柏:“我们将继续聚焦社情民意,聚焦民生主战场,切实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让服务更精准、更便民、更实惠,让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缔造“春雨” 滋润居民幸福生活
咸宁市咸安区浮山街道碧桂园社区,从居民可见可知可感的实事、身边事做起,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共同缔造幸福生活。
只要身体允许,咸宁市咸安区碧桂园社区居民杜小平和票友们,每天上午都来社区京剧社练唱。大伙各司其职,有板有眼,一番唱念做打,玩得不亦乐乎。
咸宁市咸安区碧桂园社区居民 杜小平:“唱的时候增加肺活量,对身体也好,爱好者走到一起来,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切磋。”
然而在此之前,他们没有固定场所,交流聚会只能在家里,还常常惹来左邻右舍的投诉。为根本解决问题,大家向社区提出了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建议。
咸宁市咸安区碧桂园社区居民 杜小平:“我们就想把京剧这一块,能不能给我们搞一个活动室,我们在这里也乐一乐。”
咸宁市咸安区碧桂园社区党总支书记 陈元利:“因为京剧社声音比较大,一个房间一个房间,把他们都召集起来,让他们京剧社和舞蹈社自己选,通过十几次的讨论,终于把它定下来了。”
在社区的支持下,票友们最终选定二楼角落的两间房。大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京剧社很快就成立了。本着“群众需要什么,社区就提供什么”的原则,社区健身房也投入使用。
咸宁市咸安区碧桂园社区居民 凃长兴:“室内运动比室外运动好多了,一年四季都有空调,夏天凉快、冬天是暖气,都很好的。”
如今,碧桂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建成了图书室、书画室、茶艺室、健身房等20余个功能室,实行免费开放。如何管理好?社区又想到了发动群众。
咸宁市咸安区碧桂园社区党总支书记 陈元利:“我们的健身房、我们的公益课堂,都由我们小区的居民自行来管理,只有他们自行来管理之后,他们才知道珍惜这里,非常有成就感。”
活动场地解决了,社区文艺志愿者队也应运而生。截至目前,桂园社区已累计开设书法、太极拳、舞蹈、义诊、法律咨询等多种类公益性文化服务活动330余次,直接服务居民达7500余人次。
咸宁市咸安区碧桂园社区党总支书记 陈元利:“居民引导、发动和动员,这个是最关键的,把他们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行动者,要大家一起来。”
来源:长江云
编辑:王辰琛
二审:程洪洋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