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桂花泉镇:抗旱自救保生产 农田喝上“救命水”

云上咸宁报道(崇阳台全媒体记者 吴玲燕)连日来,崇阳县持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和干旱橙色预警,大部乡镇最高气温在39摄氏度以上,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崇阳县桂花泉镇积极组织干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保障村民的生活用水,也让农田喝上了“救命水”。

8月12日一大早,记者在桂花泉镇三山村看到,村里的运水车正在当地的小水库附近抽水,待装满水后,就会送到远一点的农田去灌溉。

货车驾驶员 周伟新:这几天我都在送水,早上五六点就起来,送到晚上七八点,这已是上午的第三车了。

眼下正是水稻孕穗抽穗灌浆的关键时期,在三山村一组,记者看到,由于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部分农田已经出现了干裂现象,最深的裂口有三个手指宽。针对旱情,桂花泉镇为三山村送来了潜水泵,抽水灌溉稻田。与此同时,镇上的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合理调度水源,科学防治病虫害。

“这段时间都是高温天气,也没有下雨,蓄水池的水早就干了,今天上面的水源通了,这才来了水。”在三山村十四组,邓婆婆打开自家的水龙头,清亮的自来水哗哗地流入盆中。据了解,自来水的水源是村干部在几公里外的山里找到的,通过前期引水、铺设管道等各项工作,清亮的自来水流进了村民的家中,满足了村民的生活用水。

崇阳县桂花泉镇副镇长 甘卫民:桂花泉镇自旱情发生以来,镇村干部组织村民迅速开展生产自救。积极寻找水源,保障村民的生活用水;发动群众清理河沟,修筑拦水堰,便于抽水灌溉;为有条件的村送去潜水泵和水管,组织村民开展农业自救;组织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尽最大程度减少旱情造成的损失。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