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铁水兑进转炉,随着氧枪缓缓下降,炉口顿时火花飞溅。这场景对李会军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只见他手拿炼钢镜观察着炉口火焰情况,还不时拿起对讲机提醒炉前工有关注意事项。
在热浪烘烤下,汗水在安全帽下流淌着,但李会军却顾不上擦拭。
作为湖北金盛兰公司生产部部长,李会军每天都要去各个生产现场走上好几遭。车间里,铁水进厂、转炉冶炼、天车吊运、连铸拉钢……每一道工序的轰鸣声和灼烫感,都让李会军感觉特别踏实。
从16岁招工进厂,李会军的苦乐收获就与火热的钢铁熔炉紧紧联系在了一起。36年如一日挥洒汗水,36年如一日坚守生产一线,36年如一日潜心钻研操作技能技术。
熊熊炉火,见证着他成长为“技术专家”的每一个足印。
2015年,45岁的李会军迎来了他在钢铁行业打拼的第19个年头。用他的话说:“其实他早已生活优越,并不用再为谋生而东奔西跑了。”
然而,当他在人才网上看到湖北金盛兰高薪招聘冶炼工程师的消息后,为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毅然决然地投出了简历。
当时正值金盛兰厂房建设期,公司惜才如金,创造条件,让李会军大展拳脚。这位来自陕西的北方汉子,不断钻研,开拓创新,成为公司建设的中流砥柱。
那期间,李会军一头扎在工地上,跟图纸、数据、工人打交道。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有时候有个发烧脑热的,可他从未请过假,从未耽误过工作,他说:“工地上离不开他。”
有一次工地出现进度滞后,他失眠了,一连几天思考解决办法,有时累得正吃着饭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和周密验证,他大胆地改变原设计方案,解决了这一难题。
1号高炉是金盛兰的心脏部位。公司必须在2015年10月1日投产,能否成功开炉,关系着企业发展大局。
“开炉成功将标志着金盛兰公司扬帆起航,我们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说完这句话,李会军就和工友们一头扎进了新厂房。
时值盛夏,酷暑难耐。他们一边参与设备安装、调试,一边学习操作技术、熟记相关参数,把投产中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列出,做了多套应急预案,光笔记就攒下了厚厚的一大摞。
白天衣衫湿透了,晚上光着膀子干,谁也不叫一声苦。
当转炉第一股钢水滚滚涌出的时候,李会军和工友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每个人的眼中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经过3个月的艰苦奋斗,当年10月1日,金盛兰如期投产。
2015年钢铁行业遭遇“滑铁卢”,全国的钢铁企业效益都不景气,而湖北金盛兰在投产后却一枝独秀,订单不断。这与李会军的辛勤付出息息相关。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李会军的人生哲学,这种“永不满足,不断超越”的精神也渗透在金盛兰的发展历程中。
说起在金盛兰这7年的工作经历,李会军感触很多:“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在成长,企业在壮大!”
抢检修作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事故状态下,那令人窒息的高温和极易被烧伤的危险,几乎没人不害怕、不犹豫。而李会军却有一种无所畏惧的猛劲。
每次抢检修现场,他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冲在最前面。尽管面对着“火焰山”一样的工作环境,但他的工作热情丝毫不减,一直奋战在最脏最累最热的前沿阵地上。
当工人,他是一名“好把式”。当领导,他是一位“好管家”。
近年来,李会军团结带领公司生产系统团队不断攻坚克难,出色完成公司下达各项任务目标,他凭着精湛理论知识和丰富的钢铁企业管理经验,成功解决了制约生产的许多关键性技术问题。
他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实现“公司效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制订、完善公司各类生产组织管理制度以及内控标准,在生产系统全面推行“责任目标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量化绩效考核分配机制,有力推动公司产能效益指标大幅度地提升。
正因为李会军精湛的专业知识、出色的工作表现、勇于奉献敬业精神,李会军赢得到了公司领导和职工的广泛认可。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管理者”、“劳动模范”、“五星党员”以及2020年“防疫先锋”。
2019年公司为其申报了咸宁市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命名为“李会军劳模创新工作室”。
几年来,李会军带领着工作室团队,累计组织各专业、各工序完成技术改造项目达50余项,技术攻关项目20余项,获得各项实用技术专利40余个。
得益于此,公司生产呈现出产量逐月攀升,指标逐月改善,成本费用逐月下降的良性发展态势。据初步评估,仅生产团队2018年、2019年、2020年完成技改建设项目每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可达2至4亿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炼铁高炉利用系数、焦比、电耗以及炼钢厂吨钢铁水单耗等多项技术经济指标已跃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在钢坯连铸连轧、小规格钢材多切分轧制等技术方面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成绩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未来要做到事还有很多。”面对荣誉和成绩,李会军淡淡地说。
为了帮助公司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李会军十分重视员工成长,通过“李会军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持续开展技能大赛、以师带徒、案例学习等,为员工搭建施展才华、发挥作用、勇于创新的成长舞台。
得益于此,一大批员工被李会军这一“伯乐”相中,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
男儿有泪不轻弹。谈到家人,李会军眼泛泪光。由于工作岗位的重要性,7年来他回陕西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每年过年都坚守在生产一线。
李会军直言对于家人的照顾太少。对于家人,李会军说得最多的是愧疚。
工作繁忙让他不论是周末还是节假日,风雨无阻,全年无休。
在金盛兰这几年,李会军身上掉了20斤肉。妻子心疼地说:“你呀,自从到了湖北金盛兰,在家的天数,十个指头都能数得过来,为了工作把肉搭进去,总不能把命也搭上吧?”
李会军笑着说:“为金盛兰发展作贡献,就是把老骨头搭上,也值。”
孩子关心地说:“爸爸,你这一生也太辛苦了,连一身好看的衣服都没有穿过,整天工作服,长筒胶鞋。”
李会军笑着说:“钢铁的意志钢铁汉,岂不更帅吗?”
这就是李会军,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正在以实干家、奋斗者的姿态不断攀登钢铁实业的新高峰。(全媒体记者皮道琦)
来源:云上嘉鱼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