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通山县大畈镇种植枇杷历史悠久,现有种植面积2.7万亩。5月中下旬,枇杷陆续上市,在喜获丰收的同时,种植户们又有了新的期盼。
一大早,咸宁市通山县大畈镇人大代表就到官塘村走访枇杷种植户。七组村民袁修港,现年52岁,2017年底投资20多万,种植了50多亩枇杷,今年喜获丰收,按市场行情,估计可以收入七八万元。他家的枇杷品质佳,深受市场青睐,供不应求。基地旁的小山虽说一直荒着,他想流转过来扩大种植规模,却遇到了“拦路虎”。
咸宁市通山县大畈镇官塘村七组村民 袁修港:“旁边这个山以前定(承包)给别人的,现在搞起来呢(希望)村里来协调,土地如果整合好了的话资金比较有缺口,要政府帮忙解决一下。”
咸宁市通山县大畈镇人大代表、官塘村党支部书记 袁勇启:“报告镇人大主席团,再通过我们村委会准备把这个山协调一起承包过来,资金短缺问题,一是通过贴息贷款,通过一些部门进行对接,对袁修港种植户进行帮扶,作为人大代表要跟踪这个事。”
不仅仅是个体种植户,枇杷大户也有新期待。通山县大畈观强生态家庭农场,是经营枇杷种植、休闲釆摘、加工于一体的综合型省级示范农场,创办人袁观强还担任通山县枇杷协会会长,在如何推进枇杷更新换代、标准化种植上也遇到难题。
咸宁市通山县枇杷协会会长 袁观强:“新品种更新这块就是我们要建立自己的良种苗木基地,要政府大力推广我们自己育的新品种,第二个标准化这块我们就经常要参加培训,要给他们进行技术指导,做的那个标准园做示范推广作用,那基础设施啊、水啊、电啊。”
咸宁市通山县大畈镇人大代表、官塘村党支部书记 袁勇启:“逐一向上级进行反映,争取一些扶持,帮扶资金进行对接后面我们还进行跟踪梳理,具体反映的情况逐一地要落实。”
来源:长江云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