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校园】崇阳县实验小学:推行“四色”劳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今年以来,崇阳县实验小学通过推行红色基因、绿色生态、蓝色科技、黄色才艺等“四色”劳动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劳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5月24日,在崇阳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基地一节劳动教育课上,该校老师正在教学生稻田插秧,学习体验插秧劳动。虽然泥水溅满了全身,但同学们一丝不苟,认真完成。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劳动,这块稻田很快插满了嫩绿的秧苗,同学们也收获满满,更加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感受到了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学会珍惜粮食、节约粮食。

崇阳县实验小学六年级老师 汪文娟:既要让学生学会插秧的基本技能,了解米饭是从哪里来的,又要让学生体会到插秧的辛苦,感受到粮食来之不易,更加爱惜粮食。

然而,该校在劳动教育课开设初期,老师发现,同学们通过劳动教育课并没有到达预期的效果。

“以前学校也开展了一些劳动教育,比如让学生打扫卫生、整理书包、做家务,参与农业耕种等。但这些仅仅停留在劳动形式上,只是让学生学习某种技能,做久了也显得枯燥无味,不能持续发展。”县实验小学六年级老师汪文娟说道。

为了真正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学校劳动教育课题组反复实地考察,并与多学科专业领域的教师进行反复研讨,最终形成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开设了红、黄、蓝、绿4个特色教育课程:红色是庚续传统文化,致敬英烈的爱国主义教育;黄色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体育与艺术教育;蓝色是培育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绿色是现代农业科技与传统农业相结合的劳动教育。还编写了劳动教育校本教材,做到劳动教育有目标、有教学内容、有教学策略、有教学综合评价体系,真正实现通过劳动教育影响学生精神世界的目的。

同时,学校将劳动教育与各学科深度融合,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让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同时,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形成积极、乐观的独立人格。

崇阳县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  陈洱澍:今天参观了陈寿昌烈士陵园后,我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所有我们要倍加珍惜,努力学习,用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

崇阳县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李佳薇:非常开心我能参加这次的劳动实践活动,这也是我们全班同学期待已久的一项活动,它既能培养我们的劳动技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又能让我们感受到农民伯伯的艰辛,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零距离接触大自然,体验种植和收获快乐的劳动天地,2020年,县教育局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在金塘镇畈上村建设一所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目前,该校每学期开设18期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4、5、6三个年级2700余名学生人接受劳动教育。

崇阳县实验小学副校长   徐星火:今后,我校将扩大规模,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努力让1—6年级的学生全面参与劳动教育活动,实现教育实践活动全覆盖。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来源:云上崇阳(记者:王勃 通讯员:黄璀)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