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易地搬迁后 荒山变金山


为了帮助易地搬迁的脱贫户持续增收,咸宁崇阳县在搬迁腾退的土地和山林上做文章,将曾经的荒山穷山变成了致富的金山银山。

宜民佳苑小区,是崇阳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点,住着村民306户、985人。4年前小区刚入住时,没有一台小轿车。如今,小区里有50户买了车,孙正武家就是其中之一。他怎么也没想到,过去的穷,是因为祖祖辈辈生活的这座大山,现在的好日子,还是靠着这座山。山上成片的香榧,就是村民的“致富树”。

咸宁市崇阳县路口镇宜民佳苑小区居民孙正武:“2018年就开始,300块钱一天,现在天天都有事干,有4亩土地流转给这个老板,每年1000多块钱。”

虽然叫做“雨山”,但这里高寒缺水,水贵如油。八成面积已经石漠化,人平耕地不足一亩,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2017年底,老孙和乡亲们搬下山后,村里请回了本村的能人,流转荒地种起了耐旱的香榧。

咸宁市崇阳县路口镇高耀村原党支部书记夏国文:“以前我们主要是靠山吃山,老百姓都不愿意把土地流转出来,易地搬迁之后,村民都搬到山下来了,方便到县城、镇上就近务工,收入比以前在山上高得多,他们就逐渐愿意把手中的土地流转出来,一方面可以收一点租金,另一方面还可以到香榧基地务工。”

不到5年间,高耀村的香榧种植面积发展到了10000亩,产业拓展到了榨油、酿酒、糕点制作和化妆品生产。将村民搬下山,将产业引上山。5年来,崇阳共修建乡村精品旅游线路400多公里、扶贫产业路600公里。在铜钟乡大岭村,公路通到了村口,村民原本“不敢卖”的竹子,成了致富产业。

咸宁市崇阳县铜钟乡大岭村第一书记曾勇:“打个比方,以前1根竹子大概10块钱,1根运输成本就花到8块,老百姓就不愿意卖这个竹子了,现在这个路修好了以后,运输成本降低了,现在一根竹子运输成本降到3块钱,老百姓就可以赚到7块钱,他都很愿意销售这个竹子了。”

咸宁市崇阳县铜钟乡大岭村脱贫户龚亚均:“一年大概收入是3万左右,主要来源竹子,以前我们一年收入就是三四千块钱。”

依托15000多亩竹海资源,大岭村正在筹建楠竹加工基地,将竹子做成工艺品,提升附加值。村里还打通了19.6公里长的山顶旅游公路,让14000多亩野樱告别了“养在深山人未识”的窘境, 成为小有名气的野樱天堂小镇。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崇阳共有7036人搬进了103个安置小区。3000多名有劳动能力的村民中,一半以上留在了本地就业,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2490元,增加到2021年的13600元。

来源: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王珣 余旭东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