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古树保护的那些事儿:“一树一档”,统一挂牌保护

云上咸宁报道(通讯员 阮金华 徐芳)古树名木是林木资源中的瑰宝,也是自然界和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活着的文物,具有难以替代的自然价值和文化意义。地处鄂东南边陲的通山,作为我省重点林区县,境内古树资源丰富。近日,记者一行进入幕阜山腹地,探寻通山古树名木现状及保护的点点滴滴。

通山古树名木资源丰富

“好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的香榧古树,还是第一次见呢!”3月23日,通山县厦铺镇冷水坪村下黄的一处山坡上,一株参天古树令游客们惊叹不已。

记者远远就看到,这株香榧树树冠硕大,似一把撑开的大伞,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走近一看,只见树身上挂有标识牌,上面有“国家一级古树 榧树 树龄:900年”等字样。

当地村民介绍,几年前,通山县政府对古树进行摸排登记后编了号,村里这棵古树也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在三界谷,这样的古树还有很多很多:厦铺镇林上村金盆,树龄超过1000年的香榧,树围达到414厘米;树龄近300年的甜槠和青钱柳,静静地立在村舍旁;树龄250多年的古梨树依然满树繁花,预告着秋天的丰收……

“在我们的童年记忆中,这些古树就高大粗壮,就像老朋友一样默默守护着村子。”厦铺镇林上村支书黄早恩介绍,这些古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对当地百姓来说已经不单单是一株株树,更是当地的名片和记忆。

通山县地处鄂东南边陲,幕阜山脉北麓,地貌构成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湖北省重点林区县。“通山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适宜植物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独特优越的气候条件,孕育了通山丰富的古树资源。”通山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股负责人张毅介绍,通山的古树有35科、27属、90种,共2212株(不包括九宫山管理局)。其中一级保护138株、二级保护528株、三级保护1546株。主要树种为青冈栎、红豆杉、银杏、马尾松、枫香、苦槠栲和柏木等。珍贵名木红豆杉76株,居我省第一,占全省30%;榧树96株,居我省第一,占全省94%。该县古树分布相对集中在洪港镇、厦铺镇、黄沙铺镇、燕厦乡等乡镇,其他乡镇、林场为零星分布。

古树名木保护主要做法

“养护责任范围是编号分别为421224000138-141号的四棵圆柏和一棵编号为421224000142的黄连木古树,坐落在龙窝湖湾……”2020年11月3日,通山县大路乡洞口罗村委会,村民胡细义与大路林业站签订了古树名木养护责任书。

责任书明确,古树养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要对古树名木资源开展日常巡查,如发现损害古树行为,要及时劝阻、制止或上报县林业局依法处理;林业部门将对做出显著成绩的责任人上报给予表彰奖励。

签订古树名木养护责任书,是通山常态化开展古树保护的一个缩影。据介绍,为进一步掌握古树名木资源现状,通山县在2003年第一轮古树名木普查的基础上,于2017年又开展了一次全面详细的普查,通过两轮古树名木普查,掌握了通山古树名木资源现状,摸清了该县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和生长状况,为古树的保护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普查后,我们建立了古树名木信息档案,对全县古树名木实行‘一树一档’管理。”通山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股负责人张毅介绍,通过建立古树名木信息和影像资料档案,登记古树名木树种、树龄、胸径、冠幅、生长势、?生长环境等,并追溯其历史变迁,对有关古树名木典故、传说、故事等做记录整理和宣传,既给保护古树名木提供依据,又可加深人们对古树名木的认识,从而达到保护古树名木的目的。

据介绍,该县对辖区古树名木相关信息进行再核实的基础上,按标准样式和材质制作了保护牌,做到“一树一证”,进行统一挂牌保护,保护牌上标明树木名称、保护等级、编号、树龄等内容。

古树名木保护任重道远

除了普查登记、建档管理,组织林业技术人员研究古树名木的保护、复壮技术,也是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一环。

2021年6月22日凌晨6时许,通山洪港镇江源村5组一棵古榔榆树受风雨侵袭后发生倒伏。得知消息后,通山县林业局野保股工作人员赶赴现场查看,研究制定修复方案,迅速组织开展救护工作。

针对古树靠近土坑易垮塌等隐患,该局制定了主要采取修整枝条、就地扶正还原、护基培士、钢管支撑、打大树营养液等措施的救护方案。按照方案,23日,村组利用挖机等设备先将古树扶正培土,并用钢管搭支架支撑。6月24日,经过一天一夜的抢救,这棵古树被扶正后挂上了“营养液”,开始接受“输液治疗”。

“古树保护不仅为了守护生态环境,更是为了传承生态文明的薪火。”通山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股负责人张毅表示,古树保护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认识不到位、保护意识不强、管理手段单一等问题,动土伤根、搭建建筑物等人为破坏现象时有发生,少数群众对古树的价值、作用和保护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欠缺自觉保护的意识。对此,通山县林业局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民保护意识,推进形成关注古树名木、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采访中,通山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透露,通山县境内古树虽然大部分长势良好,但仍存在大量空心、枯枝、雷击、病虫害等生长衰弱、濒危的古树,急需保护复壮的古树数量多,衰弱、濒危原因各异、地域分布分散,复壮任务非常繁重。

“我们将落实保护监管责任,逐步对列入保护范围的古树名木实行属地管理,制定养护、管理方案,落实保护人员,明确养护责任,确保每棵古树名木日常养护落到实处。”通山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 彭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