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科学养蜂技术 为农民带来“甜蜜”生活

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余歆 樊瑞)“你使用的蜂桶内径偏大,蜜蜂的群势小,蜂桶的空间不宜过大,要根据蜜蜂的习性设置蜂桶,老饲桶的内径一般在25—28厘米比较合适。”3月2号,市蜂业协会科技志愿服务队一行4人,来到崇阳县高枧乡老胡洞村,开展现场指导志愿服务。

在蜂农王金艳家中,志愿者们仔细了解了养蜂情况和养殖问题,针对王金艳提出的蜜蜂冬季保暖、新饲桶与老饲桶养殖优缺点等问题,大家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市蜂业协会会长金海波:

我们来到崇阳县高枧乡老胡洞村,是为了践行雷锋精神,给当地几十户蜂农送养蜂技术,帮助蜂农传授成熟蜂蜜生产技术,提高蜂蜜产量与品质,做到蜂业产业振兴。

老胡洞村位于鄂赣两省交界处的峡谷中,是崇阳县最偏远的一个村。由于这里常年有成群的野猪出没,所以几乎没有田地收入。再加上地处青山水库的源头,这里不能发展大型养殖业。为了糊口,家家户户都养蜂,大家常年待在山林中,哪儿花开得好,就把蜂箱搬到哪。

活动中,市蜂业协会科技志愿服务队走访了4家养蜂大户,与蜂农们面对面交流,宣传养蜂产业的前景、养蜂技术、蜂场的选择、蜂桶摆放间隔、蜂产品销售等知识。并现场打开蜂箱,针对蜂农的养蜂技术问题,开展现场指导志愿服务。

“听了老师的技术讲解,我掌握了许多实用技术,比如以前保温的遮盖物要注意稀密,巢脾要怎么放置等,对我以后的养殖有很大的帮助。”蜂农王金艳说。

高枧乡老胡洞村蜂农刘志明:

今天感谢咸宁市蜂业协会科技志愿者服务队,开车100多公里来到崇阳县高枧乡老胡洞村,来传授讲解成熟蜜生产技术,真正地帮我们解决了日常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让我们看到了养蜂产业的希望。

市蜂业协会表示:下一步,将免费为全市2000多户蜜蜂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引导大家科学养蜂,解决养殖户在养蜂中遇到的技术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提升蜂蜜产量和品质,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 余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