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展解难题 为群众办实事——2021年咸宁问政工作纪实

【导播】2021年,《咸宁问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站稳服务大局和服务人民两个基本点,坚持为发展而问,聚焦亟待破解的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在推动解决122件问题的过程中助推咸宁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为人民而问,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主线,积极反映并推动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3200余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为改变而问,曝光典型问题,从严追责问责,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力戒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为长效而问,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就事论事改,举一反三治”,以问题推动查补漏洞、以案件促进整改整治,在完善机制中不断增强治理效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021咸宁问政。

百业兴盛依正清,千秋基业仗民心。

【解说】党的十九大以来,由市委、市政府直接创意策划和领导推动的咸宁问政工作,问政形式从“一月一主题、一月一问政”到“全媒体搭台、全社会督政”,问政平台增多,问政频次加大,问政形态年年创新,问得准、问得辣、问出显著成效,产生重大示范效应,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现象级品牌节目,被誉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统一的“咸宁现象”。

【解说】2021咸宁问政,力度不减,主题不变,肩扛使命,我们砥砺前行!

高位推进,构筑立体监督“一盘棋”

【解说】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市委书记孟祥伟说: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殷殷嘱托,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解说】2021年3月,我市就印发《2021 年咸宁问政工作实施方案》,运用“广播、电视、党报、网络、手机客户端”五位一体平台,采取综合、栏目、网络、广播、内参、党报等多种形式,聚焦为基层减负问实效,聚焦群众利益问担当,聚焦营商环境问发展,紧贴经济、社会、民生热点,问政政府部门“慵懒散”,回应群众“急难愁盼”!

【解说】2021咸宁问政市直专场,坚决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说“不”麻辣开问。

群众代表:供销社能不能够做出一个最具体,最对于民众,或对于我们这些实体店,有一些真正恰到好处的,能够对于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一个好的方案和好的政策,我期待。

【解说】随后,报废机动车回收乱象为何没人管?“店小二”岂能如此当?“马路劳务市场”整治岂能搞形式?等群众反映问题依次曝光。台上,主持人犀利发问,被问政单位负责同志红脸出汗;台下,市民现场打分,专家辣味点评。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鹤:甘当二传手,只挂牌不服务,甚至是虚假服务,更甚至是用我们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借这样的渠道来帮助这些不法商家售卖假冒伪劣商品,这样的官僚主义作风,怎样去赢得农民的口碑,怎样去拼得过“淘宝”、“拼多多”。

【解说】3月,栏目问政鸣锣开播!《令人担忧的校内小卖部》、《接通天然气怎么这么难?》聚焦学生食品安全和居民用气难题;5月,“基层医疗机构防控短板在哪?”聚焦基层防疫防控不作为问题;6月,《内参问政》关注我市生产安全隐患问题;7月,曝光我市少数地方、单位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力问题......电视问政、栏目问政、内参问政月月轮番上阵。

【解说】与此同时,网络问政、广播问政作为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解难题办实事的窗口,实现诉求“一键直达”,难题“组团破解”。8月,针对12345网络问政平台群众满意率较低问题,问政少数地方、单位“鸵鸟作风”问题,网络问政满意率提升至85.75%。

【解说】一年来,问政专班深入基层一线走访6个县市区30多个乡镇,100多家单位,排查问题千余条,先后推出7期综合问政(现场问政),3期内参问政,14期栏目问政,47期《问政追访》,30期《广播问政有回复》,网民投诉办结率达93.3%。云上问政收到咨询、投诉件3252条,处理率达100%。

一问到底,奏响人民至上“主旋律”

【解说】坚持人民立场,问政积极反映并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要求贯穿其中,把问政打造成“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载体,群众呼声喊向哪里,哪里就是问政的现场。

问政进车间,让市场主体平心气。

【解说】针对近年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通城县坪山工业园企业家与该县相关责任部门负责人相向而坐,现场提意见、谈建议。

【现场声】通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阮仕林:

我们要借这次问政为契机,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以一流的营商环境让通城人民满意,让来通城办事的客商和人员满意。

问政进社区,让街道干部、市民解怨气。

【现场声】2021咸宁问政走进嘉鱼《我为群众办实事》

嘉鱼县南街社区居民:因为他职能部门的要求,我不敢得罪,所以跑去跑来搞了三四次。

嘉鱼县樱花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江涛:将这些仍然需要我们社区开具证明的这些黑名单进行一个公示,接受我们居民群众的一个监督。

嘉鱼县副县长华红:下一步我们将举一反三,全面清查,对涉及到的37项证明事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倒排工期,责任到人,迅速整改落实。

问政进市场,为老百姓菜篮子把关。

【现场声】2021咸宁问政走进咸安《我为群众办实事》

主持人:那么您觉得这个市场开办者,也就是亿丰农批市场的开办者在于这一块他们对于把关是否严?

王局长:不严。

【解说】问政后,咸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紧急行动,督促农贸市场明确14项职责,确保流通环节食品安全。

问政进水源保护地,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

【现场声】2021咸宁问政走进崇阳《我为群众办实事》

吴齐林:我们其实过去每年我们都开展了很多次的联合执法,当时联合执法之后效果很好,但可能过一段时间又死灰复燃了。我今天看了短片之后,再回过头来看,我才觉得真正发现这里面的原因,就是可能存在这种通风报信。

李强海:强调千万遍,不如问责一次。按照有关的规定进行追责问责,绝不姑息,绝不手软。一定坚决遏制住水上垂钓、违法垂钓这种行为。

【解说】一年来,电视问政走出会场、搬到现场,广播问政将在线问政和可视化问政相融合,网络云上问政平台将一日一曝光和“问政有回复”集纳式展播,问政更接地气、群众参与度更高。

激浊扬清,共画服务发展“同心圆”

【解说】一年来,咸宁问政坚持全面从严、一严到底,将重锤敲在整改上,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炙热情怀。

【解说】为人民而问,问出了担当作为新面貌。

【解说】3月,咸宁大道79号院《接通天然气怎么这么难?》问题曝光后,一年多没开通的天然气,在各部门主动配合下,6天就解决了。

79号院2单元102室居民乐美萍:有这个天然气的话,我们又节省了时间,再一个也方便也安全。

【解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市委要求以79号院问题为典型案例,在全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大讨论,市领导带头领办实事,1100余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领办实事1800余个;全市各级各单位共收集问题2.3万余个、意见建议5.4万余条,逐条逐项落实整改。

为发展而问,问出了人人争做“店小二”的热度

【解说】4月,《咸宁问政》市直专场,曝光了咸宁高新区园区“三通一平”未落实,导致项目延期建设问题。问政后第二天,咸宁高新区、横沟桥镇现场办公,解企业燃眉之急。

【解说】10月,问政曝光通城天然气使用“闹心事”。问政曝光后,通城县举一反三,多方协调寻求支持,投资1400万,兴建鄂南湘北最大的调峰气化站,增加18万方天然气,保障通城用气。

为改变而问,问出了刀刃向内从严治党的力度。

【解说】一年来,共有41名领导干部走上问政台接受问政,现场直面问题、直面群众,动真碰硬、攻坚克难,展示了咸宁干部直面问题的勇气、担当作为的精神、狠抓落实的办法和推动改革的魄力。

【解说】改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年来,咸宁问政曝光百余件脱离群众、不担当不作为、推诿扯皮的典型案例,90名干部因工作作风、失职渎职问题被问责。各地各部门坚持“就事论事改,举一反三治”,出台新的制度、措施和意见50余个,在完善制度中不断增强作风建设治理效能。

【解说】一月一主题,一月一问政,持续擦亮咸宁问政“金字招牌”,《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纪检监察报》、《湖北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咸宁问政成效,推介咸宁问政经验。

【解说】征程万里风正清,风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回首2021,咸宁问政为咸宁“十四五”稳步开局,政治生态的风清气正鼓了劲、加了油。展望2022,咸宁问政将继续站稳服务大局和服务人民两个基本点,持续创新方式方法,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续奋斗,为咸宁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

明晚同一时间,我们将继续播出下一期节目,重点关注群众反映的“老大难”问题,敬请持续关注。

(编辑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