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宁报道(嘉鱼融媒体记者 张升明 陈铮 通讯员 梁宁)进入腊月,嘉鱼县新街镇陈莉芳的农庄生意也进入旺季,每天吃饭的客人一拨接一拨。同时,她自制的腊肉、腊鱼和香肠等,也成了抢手货,吃饭的客人要带,来新街的游客要带,还有因疫情防控需要,不回家过年的乡亲们也要求邮购。
“腌制鱼肉等腊货,已经有10多年了。才开始每年也就腌制几百斤,自己吃一点,农庄里客人点一些。”陈莉芳说,将腌制品做成生意,是近几年的事情,因为受客人喜欢,每年腌制10000多斤鱼、肉,还供不应求。
“这都是新街镇推进田园城镇建设的举措,给我们带来的红利。”陈莉芳说。
新街镇北濒长江、南拥西凉湖、东临武汉、西接县城,距咸宁城区40公里、武汉城区70公里,有着开发田园风光的巨大优势。且交通方便,境内黄金高速出口嘉鱼北串联“两高速”“一大桥”“一国道”,天生就是为市民双休准备的后花园。
蔬菜产业强基固本
“从11月份开始,我们装卸队就忙开了。先是装冬瓜、南瓜,到现在装包菜、大白菜,每天3到5车不等。”1月14日,正在老新街蔬菜合作社装车的孙祥顺介绍说,平均每天可以赚300元装车费。
老新街蔬菜合作社有蔬菜基地1800亩,主要种植冬瓜、南瓜、包菜和大白菜。基地和村民签订回收合同,由基地提供种子给村民种植,成熟后基地按照市场价回收,如果市场价格低于成本价,基地设置有保底价格,这样可以保证村民种植蔬菜没有风险。
“种植蔬菜,成本 主要在人工,基本上每亩地开销工人工资在1200元左右。”作为新街镇第一代蔬菜经纪人,新街镇余码头村老新街蔬菜合作社负责人程宏春,亲眼见证了新街的蔬菜发展。
“今年是个丰收年。天气照应,亩产10000斤不成问题,市场也很牛气,批发价平均在七、八毛。”望着眼前收获大白菜的喜悦场景,程宏春高兴地说。合作社的大白菜现在每天发往全国各地100多吨,从地里砍下来就发走,一点没有积压。
作为嘉鱼蔬菜重镇,新街镇通过特色园区和基地示范引领,蔬菜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稳步提高。全镇秋冬播总面积8.91万亩,其中蔬菜面积6.4万亩,精细菜面积1.85万亩。该镇嘉多宝果蔬专业合作社、嘉野湖地野藕专业合作社、王家月村长行果蔬专业合作社、港东生态果蔬专业合作社、余码头蔬菜产业合作社等一批示范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广大农户增产增收的重要渠道。马鞍山富德专业合作社成功进驻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成为全国 384 个供港澳等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湖北省目前为止唯一一家被认定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乡村旅游美村富民
“没有乡村旅游项目的带动,生意肯定没有这么火爆。”新街镇沙湖岭村草莓园老板陈天品说。
陈天品于2019年从浙江来到沙湖岭村投资种植草莓,看中的就是新街镇的乡村旅游资源。
“这地方有点偏,如果没有旁边的农业观光基地,仅是采摘草莓,可能也没多少人愿意来地方。”沙湖岭村书记刘威说。
草莓园处在观光农业蔬菜基地旁边,苍苍茫茫的蔬菜园,成为了游客们乡村游的重要打卡地,这给陈天品的生意带来了契机。靠着草莓品质在游客们口里产生的口碑,陈天品的草莓园虽然地处偏远,游客们还是乐意前来。
“我们是12月份开园的,天气好的日子,每天也有几十人来采摘。对于30亩的基地来说,已经达到了预期。”陈天品说。
秉持“城在田中、园在城中、城田相融”的理念,推进田园城镇建设,是新街镇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突破。近年来,该镇依托新街段百里长渠,打造农业灌溉、旅游观光、文化传播一体的景观长廊;整合罗家洲农业资源,以土地入股、流转、租赁等形式实现种植结构调整,力争将罗家洲打造成为武昌首义学院等高校户外拓展基地、菜篮子基地;依托嘉野湖地野藕基地生态资源,开展观荷、挖藕、采莲等节庆活动,开发休闲旅游、科普、研学等多种功能,实行产业联动,实现农业的多方位、多层次的经营。
“打响新街田园农旅文化品牌,就要依托生态资源,结合游客需求,打造新街‘田园综合体’。”新街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镇建设有20个全季休闲采摘旅游点,年均吸引游客10万人次以上,年均旅游收入达600余万元。
农旅融合持续发展
陕西的大货车司机耿师傅,自称是新街通。“我来新街跑运输有7年了。”耿师傅说。以前来一趟,有点周折,主要是交通不方便,现在高速出口直接就开在新街镇。以前蔬菜也不集中,大马路边上这里一堆,那里一堆,装一车要跑好几个地方,加之路上都是装菜的大货车堵着,往往两天还装不了一车。现在直接就进了物流中心,工人们装一车快的时候也就两三个小时,基本上上午来下午走,效率提高了不少。
为保证新街蔬菜可持续发展,新街镇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蔬菜种植的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全镇范围内旱能灌涝能排,人车进出便利,蔬菜产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农机作业化率达到92%。同时,该镇强力推进蔬菜产业的规划布局,提出了“三个一”的发展目标:一个成熟的现代农业园区、一个完善的农业信息平台、一批先进的农业企业带头。
据介绍,目前新街镇有从事种植、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的专业合作社及公司共有89家。其中种植和养殖类21家,畜牧类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5家。为确保蔬菜产业效益最大化,该镇把农业(蔬菜产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驱动力量,切实加强科技服务,大力发展现代新兴战略产业。
总投资2亿元的浙江浔味堂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淡水鱼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及配套项目的专业企业。项目总占地面积100亩,建成后达到年产5万吨农副产品加工制品及物流配送能力,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60000万元,税收约1000万元,可带动1200人就业。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编辑 余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