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陈劲松)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峻的汛情灾情,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和为民情怀,努力践行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果敢决策、靠前指挥,带领全市人民奋力战疫、战洪、战贫,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英雄答卷。
2020年1月20日,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当天,市委市政府就发布疫情防控动员令。随即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各级党组织迅速集结,严防死守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抢前争先把牢疫情防控主动权;社会各界一鼓作气,勠力同心织密联防联控防护网。
面对疫情,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云南援咸医疗队的强力支持下,一个个危重病人转危为安,一个个生命奇迹诞生。
2月19号,全省年龄最大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涂爹爹在医护人员的科学救治和精心护理下顺利出院。
老人儿子涂某:“我非常感谢,感谢党、感谢政府,特别是医生把我爸从死神中抢救过来,我感激不尽。”
2月21日,我市最小确诊病例、9个多月大的婴儿小欣治愈出院。
3月17日下午3时许,咸宁最后一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成功治愈出院。
与时间竞速,与疫情赛跑!
我市用1个月时间全面控制住了疫情,用不到2个月的时间在全省市州率先实现了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两清零”,用3个月时间基本恢复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全市治愈率98.21%、全省排名第三,病亡率1.79%、全省第三低,万人感染率2.75、在武汉城市圈中最低,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英雄答卷。
疫情、汛情叠加,战疫、战洪并行。
这是一次全流域洪涝的大灾难——10轮强降雨轮翻袭击,累计平均1345mm雨量,295座水库全线超限溢洪,6个县市区、74个乡镇、118.2万人受灾。
灾情就是命令!
我市党政主要领导果敢决策、靠前指挥,全市上下干群一心,有序应对,高峰时有近5万人全力投入防汛抗洪,做到了大水之年无大险,大灾之年不见灾,圆满实现 “不倒一堤、不垮一坝、不死一人、无一人因灾返贫”的目标,夺取了防汛抗洪的全面胜利。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住新房娶新娘,今年春节前夕, 通山县慈口乡大竹村47岁的袁达华不但脱贫还顺利脱单,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大竹村曾是通山县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35岁以上的单身汉就有80多人,袁达华便是其中之一。2016年,市纪委监委扶贫工作队为袁达华量身定做了脱贫方案,袁达华每天起早贪黑,山上养羊,林间养鸡。农闲时候,还在村里做建筑小工。
通山县慈口乡大竹村脱贫户袁达华:“2016年开始的时候收入在慢慢增加,2020年收入都十多万了。现在房子也都建起来了,日子是越过越好。”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出征,访民苦,察民情,解民难,以上率下,谋篇布阵;示范带动,督办推进。全市各级各部门尽锐出战,务求必胜。每年有近4000名干部活跃在扶贫一线,有近5万名党员干部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构建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我市始终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全市建成茶叶、油茶、雷竹、中药材、水果、蔬菜等扶贫特色产业基地657万亩,惠及贫困户5.8万户20.5万人,催生了118个产业扶贫示范村,所有贫困村至少形成了一个主导产业。
截止到2020年底,我市38.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崇阳县、通山县、通城县相继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战疫、战洪、战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我市广大干群用责任担当践行初心使命!
三战全胜,咸宁交出英雄答卷。
(编辑 雷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