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罗世喜 赤壁台 通城台 通讯员 曹杰)今年以来,咸宁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兴产业、稳就业等举措,推动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
近日,赤壁市神山镇西湖村3000亩猕猴桃喜获丰收,累累硕果挂满枝头。20多位村民正在基地劳作,采收鲜果。村民陈新梅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基地上班已有10多年。依托猕猴桃产业,陈新梅家六口人不仅如期脱了贫,还逐步过上了好日子。
赤壁市神山镇西湖村村民 陈新梅:春天的时候高枝牵引啊、除草啊,夏季修剪啊、摘花蕾啊,这个时候就摘果。收入的话一个月有四千块钱吧。
猕猴桃,水果中的“贵族”。近年来,赤壁市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引进神山兴农科技有限公司,建设高标准猕猴桃种植基地9个,面积达到1万多亩。该项目已带动1.5万余人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
赤壁神山兴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胡超:未来,我们要在本地实现产值15到20个亿。15个亿的产值预计带动职工化的产业工人一两千人以上,还有季节性的临时工人那肯定上万了。
如今,赤壁市猕猴桃种植面积6.2万亩,年产量超过10万吨,产业链产值达到10亿元,小小猕猴桃已成为振兴乡村的“黄金果”。
在兴产业的同时,各地还拓宽渠道稳就业。走进通城县五里镇尖山村庞大药业的艾叶加工车间,十几位工人正在忙碌。他们有的在操作机器粉碎艾叶,有的将加工好的艾叶包装入盒,不一会儿,一件件精美的泡浴包、艾灸就生产好了。今年66岁的毛梅香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靠着这份工作他如期脱了贫,现在生活也更有盼头儿。
通城县五里镇尖山村村民 毛梅香:我在这个艾叶加工厂打了两三年工,第一年只赚得七八十块钱一天,第二年生意越来越好,一天可以赚得百把块钱。
湖北庞大药业有限公司老板 刘潮:我们湖北庞大药业是五里镇招商引资项目,是一家中医药种植、生产、深加工企业。目前,我们的瑶乡艾宝深加工过程,吸纳了20多户脱贫户就业,平均工资两千块钱左右。
在通城各地乡村,像庞大药业这样的乡村微工厂随处可见。截至目前,通城县共有扶贫微工厂79家。这些微工厂运行良好,生机勃勃,已带动就业1039人,其中脱贫户367人,实现了年就业增收2568万元,村集体收入142万元。
今年,咸宁突出政治统领,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脱贫不返贫、振兴不掉队。市本级财政投入衔接资金9430万元,在保持现有教育、健康、住房、就业、兜底等政策总体稳定的同时, 开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民主法治新村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三大活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走上制度化轨道。
今年,咸宁市适时调整优化产业就业支持发展类政策,继续用好小额信贷、消费帮扶、扶贫车间等政策,帮助脱贫群众增收。市财政列支3000万元资金支持茶产业、生猪产业发展。全市外出务工脱贫人口14.37万人,设置脱贫户公益岗位1.58万人,67间扶贫车间和12家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脱贫户就业7712人。此外,为满足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需求,支持脱贫人口发展生产,全市新增贷款金额2043.02万元,新增贷款户数515户。全市共申报扶贫产品1613个,三专一平台”销售金额1856.46万元,线下帮助销售农产品6.6亿元。
(编辑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