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蒋俊华)2021年初,国内出现多点零星散发病例甚至局部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加之冬春季本身就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期,且低温环境适宜新冠病毒生存,无论是选择就地过年,还是返乡过年,或者您返岗上班时,出行都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才能降低感染风险。
《健康咸宁》春节特别节目邀请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徐虹,聊聊就地过年、返乡过年、返岗上班的防疫知识——春节出行防疫指南,祝大家健康快乐过大年!
▲点击听音频
1、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产生过度疲劳。
(4)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5)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6)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居家隔离休息,持续发热不退或症状加重时及早就医。
2、哪些时刻需要洗手?
(1)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2)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
(3)吃饭前
(4)上厕所后
(5)手脏时
(6)在接触他人后
(7)接触过动物之后
(8)外出回来后
3、旅途在外没有清水,不方便洗手,怎么办?
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 酒精可灭活病毒,所以达到一定浓度的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案。
4、正确使用口罩
医用口罩的使用方法:
(1)口罩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而且医用口罩上还有鼻夹金属条。
(2)正对脸部的应该是医用口罩的反面,也就是颜色比较浅的一面,除此之外,要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
(3)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将手洗干净,确定口罩是否正确之后,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4)最后一步,也是前面提到过的金属条问题,将口罩佩戴完毕后,需要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最好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5、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
(1)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
(2)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
(3)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脸型小,选择儿童防护口罩
6.废弃口罩处理如何做
摘口罩前后做好手卫生,废弃口罩放入垃圾桶内,每天两次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
7.到生鲜市场采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1)接触动物和动物产品后,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2)避免触摸眼、鼻、口;
(3)避免与生病的动物和病变的肉接触;
(4)避免与市场里的流浪动物、垃圾废水接触。
8. 外出防护措施
乘坐公共交通时:
尽量错峰出行,保持“1米线”距离。
优先选择无接触扫码购票。
做好健康码登记,配合体温检测,必要时进行复测。
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不用手触碰口、眼、鼻,做好手卫生。
乘坐私家车时:
日常做好通风换气。天冷开窗通风时,需注意车内外温差,避免受凉引起感冒。
停放在地下停车场等密闭环境时,最好关闭车窗,开启空调内循环进行通风。
从公共场所返回车辆时,建议先用手消毒剂,做好手卫生。
车门把手、扶手、方向盘、座椅等经常触摸的部位要定期清洁;座椅套定期洗涤消毒。
有发烧或呼吸道症状的人员搭车时,应规范佩戴口罩,同时尽量与同车人员保持距离,适度开窗通风,不开启空调内循环。
前往公共场所时:
低风险地区,去商场超市前做好购物计划。购物时尽量避开商场、超市人流高峰期。进入和离开商场超市前全程佩戴口罩,携带手消毒剂,随时做好手卫生。
楼层较低时,推荐走楼梯或乘坐扶梯;楼层较高时,建议优选扶梯;如果必须乘坐厢式电梯,电梯人多时可以等候下一趟电梯;乘电梯时尽量减少用手直接触碰按钮,并与其他人员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在选购商品时,避免前往人多聚集的柜台或摊位。结账时,优先选择无接触付费方式,如二维码付款。减少在商场超市购物停留时间,建议不超过2小时。
在低风险地区,倡导在家就餐,尽量减少外出聚餐。必须外出就餐时,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如:佩戴口罩、携带手消毒剂、减少在餐厅就餐时间等。
9、在家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1)增强卫生健康意识,适量运动、保障睡眠、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经常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
(4)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5)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如必须去佩戴口罩;
(6)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
(7)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
(8)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10、如果出现发热或其他疾病需要去医院的就医流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
但如果出现(1)发热 (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2)且有中高风险区域或境外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中高风险区域或境外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就医时注意事项
(1)如果接触者出现症状,要提前选择有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
(2)前往医院的路上,及就医全程应该佩戴口罩。
(3)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应该呼叫救护车或者使用私人车辆运送病人,如果可以,路上打开车窗。
(4)生病的密切接触者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进行双手清洁。在路上和医院站着或坐着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5)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都应该用含有稀释漂白剂的消毒剂清洁、消毒。
(6)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中高风险区域或境外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
徐虹,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 医学硕士。从事临床工作10多年,擅长慢性肝病、发热待查、肺结核、小儿传染病等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曾多次获得院“先进工作者”称号,发表医学论文4篇。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