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后崇阳老人与国宝铜鼓重聚 省博物馆特批“可用手摸”

“对,对,就是它,没想到时隔41年我们又见面了!我做梦都盼着这一天……”26日下午,在湖北省博物馆一间屋子内,今年83岁的崇阳县白霓镇大市村村民程正华喜极而泣。

他的面前,摆放着的是一面我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铜鼓。见到这铜鼓时,老人激动不已,上前深情地拥抱了一下,在湖北省博物馆的特批下,轻轻地抚摸着铜鼓,就像遇见了久别的亲人。

老人河边邂逅铜鼓

其实,程正华老人与这面铜鼓间的故事,几乎全崇阳都知晓。

1977年,程正华时年42岁。他所在村子名为崇阳县白霓公社新堰四队。当时,他是一名普通社员。当年6月14日上午,程正华与社员们一起外出劳动。由于之前下了暴雨,村里大小河流、塘堰的水位均暴涨。当日中午,他路经村边大市河汪家咀时,准备到田里洗手,意外看到被河水冲刷的河岸上有一个碗口大的“疙瘩”。“疙瘩”旁边有一棵木梓树,周围散布着夹有小河卵石的灰褐色沙土。

程正华以为这个“疙瘩”是个木蔸,上前用手摇它,但摇不动。他只好用手指将粘在“疙瘩”上的土一点点剥掉,发现它是一个用金属做成的怪东西,上面还长有一对“羊角”。当时,恰好有一名叫程北海的当地药农经过,他立即向程北海借了一把挖药的锄头,几分钟时间就将四周的土块挖开。他惊讶地看到,这个“疙瘩”竟然是一面完整无缺的鼓。

他当即抱了抱这面鼓,感觉它有近百斤重,自己一人很难搬回去,于是喊来正在附近出工的社员程国章、程国为、程昌敏帮忙。4人用水将这面鼓仔细擦洗了好几遍后,找来绳子与抬杠,合力将这面鼓抬回村里,放在祖宅堂屋内。

全村几百名村民闻讯后,纷纷赶来看“稀奇”。有人猜这面鼓是金子做的,也有人说这面鼓是铜做的。有村民找来一杆秤,称出这面鼓有42.5公斤重。

程正华的父亲程文生是一名退伍军人,为人耿直,当时在村里担任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他觉得这事不一般,必须向上级机关报告。于是,他一路小跑赶往公社。

当时的公社领导听说这件事,迅速向文化主管部门作了报告。崇阳县文化馆和湖北省博物馆闻讯后,先后派文物专家前来调查。

经文物专家反复鉴定后,确认这是一面铜鼓,属于重要文物。公社领导派人找到程正华,动员他将铜鼓交给国家,以便作为历史文物保存。程正华二话没说,当即主动将铜鼓交了出来。

当时的崇阳县委和县政府特意在程正华所在村里召开了群众大会,对程正华进行公开表彰,并给他颁发奖状、奖励20元。参与抬鼓的程国章、程国为、程昌敏也分别得到了奖状,还分享了另外20元奖金。后来,上级部门还奖励给该村村集体一套锣鼓、一辆拖拉机、一部电影放映机。

心心念念再看一眼

经考古专家鉴定,程正华发现的这面铜鼓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铜鼓。它高75.5厘米,鼓面直径39.5厘米,重42.5公斤,铸造于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晚期,是青铜器中的瑰宝,也是研究我国古代青铜艺术和礼乐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

这面铜鼓也是仅存于世的两面商代兽面纹青铜鼓(饕餮纹青铜鼓)中的一面。另外一面为“双鸟鼍鼓”,流失在日本,现藏于日本京都泉屋博物馆,比崇阳县发现的这面鼓铸造年代略晚。

崇阳县出土的这面铜鼓造型与今天的鼓造型基本相同,说明鼓的基本形式在商代已经形成,并流传至今。作为国宝级文物,这面铜鼓曾入选“中华文物精品展展品”,被送往美国、英国、法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巡展,还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向世人展出。

41年过去了,程正华已头发花白,身子佝偻。他一直生活在大市村,坚守在两间破败的老屋内。由于不识字,也不会讲普通话,他一辈子没走出过崇阳县。他膝下有两子一女,大儿子程益品现在家做砖匠,二儿子程细品在家务农,经济条件均一般。他不愿给儿女们添麻烦,每天自己生火做饭、洗衣服。尽管生活清贫,但他从不抱怨,从来没有开口要求政府对他进行照顾。

“每每经过铜鼓的发掘地时,他都十分激动。”二儿子程细品说,父亲一直都想再次去看看这面铜鼓,但受各种条件限制,这个愿望一直未实现。2004年,他在北京打工时,曾专程去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过这面铜鼓。回来后,他将此事告知父亲,父亲听得两眼放光,还自言自语说,“崇阳离北京太远了,花费太大,也许我这一辈子都没机会看到这面铜鼓了”

省博特批“亲密接触”

“当年不像现在可以随时拍照留念。鼓儿抬走时都没留下任何可以纪念的东西,甚至都没来得及好好拥抱拥抱,看最后一眼。”程正华老人说,他曾多次梦见过这面铜鼓。

前不久,得知铜鼓已从中国国家博物馆转回湖北省博物馆后,老人眼里闪过一丝亮光:“好想在活着时再去看一眼!”

程正华老人的心愿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很多爱心人士表示愿意出钱出力帮老人实现心愿。该县博物馆馆长匡文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与湖北省博物馆负责人联系,湖北省博物馆负责人回复称,非常欢迎铜鼓的发现者程正华一行前往省博物馆参观铜鼓,该馆将派出最好的讲解员全程为老人们解说。

26日清晨,在爱心人士和家人的陪伴下,程正华老人冒雨从崇阳老家赶往省博物馆。一路上,老人都紧张不已。

由于当天省博物馆正在修复,该馆负责人还特意安排出一间房供老人与铜鼓见面。当天,老人还被“特许”可以抚摸铜鼓。

“它比41年前更精美了,感谢这么多文物专家的修复照顾,我可以放心了!”回来的车上,程正华老人不停地感慨。

来源:楚天都市报

(编辑 李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