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宁报道(嘉鱼台记者 雷平)7日,在嘉鱼二乔公园,呜嘟传承人毕寅生正在吹奏呜嘟《野洲情趣》,悠扬呜嘟声吸引着来这里的游人驻足欣赏。
三国烽烟,也淬练出了“人类最初的音乐”——呜嘟。据嘉鱼县志记载,呜嘟起源于三国东吴时期,当时取名为“吴都”,寓意为东吴的首都。三国东吴将士,几乎人人会制作呜嘟,个个会吹奏呜嘟;吹奏呜嘟,用以鼓舞士气,寄托乡愁。作为一种民间土类吹奏乐器,历经千年的发展和演变,至今仍为嘉鱼人民所尊崇、喜爱。
据嘉鱼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童新介绍,2007年,嘉鱼呜嘟被评为湖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更加坚定了嘉鱼县将呜嘟艺术之乡打造成省级乃至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的信心和决心。因此,研究、保护、传承和普及呜嘟艺术,也由过去的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
近年来,嘉鱼县政府和文化部门,在全县8镇建起了12个呜嘟传习所,在中小学校办起了6个呜嘟传承班,已培训呜嘟学员5000多人;在县城区和牌洲湾镇建成3个呜嘟产业基地,10余种款式的呜嘟投放市场后,深受广大消费者特别是音乐爱好者的亲睐,成为馈赠国际友人及外地客商的佳品;呜嘟作为一大文化品牌,在发展文化产业和推进文化扶贫中,发挥出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