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是画家 下地是农民!崇阳有位全国书画大赛金奖得主

沈辉展示画作

斯大林的冷峻、少女的娇羞、贵妇的温婉;温情脉脉的老虎,憨态可掬的小猫……若非亲眼所见,很难想像,这些传神的画作,出自一位农民画家之手。

4月17日,记者闻讯前往崇阳县沙坪镇,当63岁的沈辉展开30多年积攒的画作时,人们眼前一亮,赞声连连。

与乡镇很多装修豪华的房屋相比,沈辉的房子堪称陋室,但两间数十平方米的画室格外打眼,墙壁上,作画台,悬挂着、堆放着主人多年的心血。从青年时的青涩,到老年时的成熟静美,主人将作品一一呈现。

说起画画的来由,犹如打翻了五味瓶。“我是受过苦难的。今天的成绩,也得益于受的苦难。”沈辉说。

沈辉的父亲当年是沙坪镇仅有的两个大学生之一,曾被打成右派,全家人从吃“皇粮”改派下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因此,沈辉只读了小学五年级便辍学,15岁时便下田干农活。后来因与生产队长发生争执,血气方刚的他离开家乡流浪在外,和泥打砖烧窑,犁地耙田插秧,他什么苦都吃过。

回首这段岁月,他心怀感恩:“农村的生活教育了我,让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懂得了珍惜、尊重。”

1974年,在赤壁市赵李桥镇讨生活期间,沈辉偶然发现了一位民间画师在画画。他看入迷了,在旁边一盯就是几个小时,仔细观察画师的运笔、构图。遭到画师驱赶后,他一头扎进租赁的小屋,20天没出门,专心描绘。有了初步经验后,他临街摆起画桌,给街坊邻居画像。慢慢地,画画带来了收入。

沙坪镇扇厂管工艺的负责人看到沈辉的画作,让他到办公室现场作画,一眼看中。从此沈辉进入扇厂画工艺画。

“像这样的长幅卷轴画,扇厂拿我画的样品,在广交会上拿到了10万幅的订单。”沈辉拿了一套1985年的画作介绍。

沈辉介绍画作

那时按件计酬,沈辉画工熟练,每天只需半天工夫,即可完成他人3倍工作量。不久,工厂请他当师傅,教的徒弟有五六十人,他还获得湖北省乡镇企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现在他很多徒弟在广州深圳当画工,月薪一两万元的不少。

为了不与大伙争饭吃,在扇厂的那段时间,每天中午之后,沈辉发挥做泥瓦匠的特长,承包工程盖房子。很快,他就成了全县有名的万元户,在镇里买下地基盖起房。

然而,因为受教育少,他忽略了家庭教育。沈辉辛苦积攒的大部分财富,因小儿子吸毒烟消云散,小儿子也因此死于非命。

沉痛的沈辉一度心灰意冷。但无论在哪里打工,他始终未忘记拿起手中的画笔。每当结束一天的劳累,展开画板,他都能抖落满身的疲惫,重新精神焕发;有时半夜醒来,再也无法入眠时,他悄悄地拿起画笔,铺陈笔墨。在外省务工时,他也不忘抽时间去各地的艺术馆、博物馆学习观摩。从花鸟画到山水画再到人物画,从写意画到工笔画,沈辉的笔触越来越广,艺术追求越来越高。

慢慢地,他的作品别具气韵。你看,这是一幅唐代观音菩萨像,长着小胡子,这一点许多人并不知道;这幅菩萨像线条圆润,有敦煌之风。

犹为难得的是,他打工时创作的《虎踞龙盘》,参加纪念毛泽东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创作6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获金奖,另有作品获书画学报首届全国精品书画大赛银奖。去年,他还被中国老年书画家协会、中国老年书画家研究会发展为会员。(记者 张爱虎 通讯员 吴见非 胡向辉)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