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身边的历史建筑④ | 一块宝地上的起落

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郑星 通讯员 余建平春季的乡村,潮湿的空气里荡漾着诱人的小草清香,田野里,不时地飘来泥土的芳香,放眼望去,满眼都是嫩绿的麦苗,沿着美丽的金桂湖,向上盘山而行,经过一道又一道溪流,穿过绿树成荫的小道,奔向村里的古民居——高升厂老屋。

老屋位于咸安区桂花镇高升村5组。远远地,就见十余栋已披上岁月陈旧外衣的老房,错落有致,静然而立。房子临山靠水,不禁感叹,这高升厂老屋的建造者颇懂阴阳五行,选了这么一块风水宝地。

走进老屋,推开沉重的木门,“嘎吱”一响,一股老房子的气息扑鼻而来。从天井洒下的阳光,照着地上青石板微微泛白。虽然年代久远,墙面斑驳剥落,但雅致的阁楼、别致的厢房,精致的雕花木窗无不诉说老屋辉煌的历史。

说这里这是风水宝地,可真一点儿也不为过。据说,高升厂老屋的建造,就始于来自地底的一笔“天降之财”。

老屋的主人黄丹德老人介绍,200多年前, 祖先黄高升,日子过得十分凄苦。有一天晚上和弟弟在院里劈柴,忽见茅房处有火光传来,走近仔细察看,却又没有发现。高升和弟弟说起,弟弟却不当回事,认为哥哥是劳累过度。但是高升心里总是觉得是上天给他的某种启示。带着这种心情,高升彻夜辗转难眠。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高升便拿着锄头对着茅房的土地开挖,谁知才刚挖了一尺来深,就挖出了一只装满金子的箱子。这下一发不可收拾,高升将茅房挖了个底朝天,共挖出了三大箱黄金。

天降横财,喜悦之情自不必多说,高升将名字改为黄大有,并在茅房原址修建了现在的高升厂老屋。

阔绰后的高升没有忘记乡亲们,当时村里十分贫穷,去一趟镇里要一整天。于是,高升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兴办了纸厂,鼎盛时期,村里100多位村民都靠此为生。而黄家也逐渐兴盛,最热闹的时候,老屋里同住12户人家、40多口人。慢慢地,村子富了起来,村民为了感激黄高升,便将村子更名为高升村。

黄丹德老人的记忆中,村子里是十分热闹的,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四处可见儿童的嬉戏打闹的身影。农忙时大伙互相帮助,今天你帮我割水稻,明天我帮你晒玉米。闲时大伙在老屋内拉着家常,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现在,村里大部分的人都已经迁了出去,村子里只剩下寥寥几户人家了。黄丹德老人说,现在,只有老屋犹如儿时的好友般一直陪着自己,见证着时间流逝。

附记:2017年市城乡规划局启动“寻找身边的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活动,在咸安区范围内寻找老建筑。以期对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也留住人们记忆和情感。今年3月,我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被确定。现在,“寻找历史建筑”活动还在持续进行着。

“寻找身边的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活动持续开展,市民可通过电子邮箱将咸安区有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历史街区、建(构)筑物线索以文字加图片(照片)内容发送至:

邮箱:117734870@qq.com,649074921@qq.com

电话:0715-8066593(市城乡规划局),0715—8259192(市文新广局)

邮寄信函:咸宁市双鹤路28号市城乡规划局209室(信封上注明“历史建筑线索征集”)

(编辑 金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