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历史建筑 是咸宁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承载着不可再生的历史信息和宝贵的文化资源。
加强历史建筑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加强历史建筑保护对延续咱们咸宁的城市文脉,
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市历史建筑普查专班经外业数据收集、内业资料整理、专家论证筛选及申报审查等环节以及市人民政府的研究决定,现将19个咸宁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名单公布。
01
坳头桥位于高桥镇黄铁村4组坳头刘,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南北跨高桥河上游支流,单孔石拱桥,长9米,宽4.3米,孔跨径6米,两侧设有石护栏。拱券纵联砌置,单券单伏,桥面为水泥路面。该桥的发现,对了解当时的交通状况和桥梁建筑工艺有一定价值。
02
八斗畈老屋为清代建筑,座南朝北,面阔19间73米,进深30米,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四合院式布局,中路一进三重,共6个天井,两侧偏房一进二重,各一个天井,均为单檐硬山灰瓦顶,砖木结构,抬梁、穿斗混合构架,梁、枋、窗木雕较精美。该老屋的发现对于了解清代当时的建筑工艺有重要的价值。
03
车墩周老屋位于咸安区高桥镇高桥村8组车墩周村庄内。始建于清代,座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76平方米,四合院式布局,一进二重,面阔3间12.8米,进深21.6米,中间为天井,东面和西面各有一个侧门,砖木结构两层,屋门额彩绘图案。青砖灰瓦,屋顶设有马头墙。车墩周老屋的发现对于了解当时的建筑工艺有重大作用。
04
大屋金老屋位于双溪镇汤胜村12组,面七间、七进,面积1860平方米,一进只剩门楼,其它房屋倒塌。二进三座门楼七级青石台阶上二进房屋。地面青石板铺设,三进至七进砖木结构,房梁雕有满文,木雕花窗。天井则是砖雕花纹,异常精美。
05
洪港桥位于高桥镇洪港村6组韩家山垴,始建于清代,东西向跨高桥河上游支流,双孔石梁桥,长13米,宽4.1米,高3.8米,单孔跨5米,该桥的发现,对于了解当时的交通状况和人文环境有一下价值。
06
黄家咀民居群依山而建,座东向西,均为夯土土木结构,4栋2层土木结构老屋、1栋3层土木结构老屋,主墙都是干打垒,脚基1.1至2.3米是石块坯或石头堆砌,每栋屋外设有木阳台,窗户、门、都是木结构。黄家咀民居群的发现,对于了解当时的建筑工艺有重大作用。
07
金锁桥位于大幕乡东源村18组东畈陈,中华民国六年由陈和平主持修建,为单孔石拱桥,东西跨一港,桥东侧立有桥碑,载有建桥时间和捐款人名单,桥长9米,桥宽4.1米,高4米,孔跨7米,拱券纵联砌置,桥两端各设有7级石阶,桥面为石块铺砌,略拱。该桥的发现,对于了解近代的桥梁建筑技术和村落布局有一定重要价值。
08
流泗泉井位于横沟桥镇泗泉村27组流泗泉村庄。流泗泉古井平面呈梯形,井壁用青砖垒砌,可见四周用条石堆砌,井深2米,井西南方有一出水渠,水流向洗菜井,洗菜井长4.2米、宽3.2米。两井间距2.2米。此井的发现,对于了解流泗泉村庄的人文历史信息及井的构筑工艺有一定价值。
09
六孔桥位于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陈祠村港下陈。清代,为六孔七墩石板桥,呈“L”型,桥长22.8米,孔跨最小为0.7米,最大有1.9米,桥墩有正方形,也有三角形,造型别致。该桥的发现对于研究当时的桥梁建筑工艺有一定的价值。
10
南山黄伯敬桥位于咸安区双溪镇南山黄伯敬,始建于清代,东西跨无名小港,桥长4.5米,宽1.8米,高1.6米,孔跨2.6米,单孔石拱桥,拱券纵置砌置。该桥的发现对于研究当时的交通状况及桥梁建筑工艺有重要的价值。
11
泉山口桥位于大幕乡泉山口村12组泉山口王家,建于清光绪6年,由沈国佩主持修建,为单孔石拱桥,东南至西北跨一小港,长14米,宽5米,高5米,孔跨径12米,拱券纵联砌置,桥面两端设有8级石阶,桥面拱形,为大青石铺砌。该桥对于了解当时的桥梁建筑工艺和人文历史信息有一定价值。
12
阮班发老屋位于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汤垴村5组洋塘阮。老屋坐北朝南,面阔五间19米,一进两重进深21米,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分前厅、天井、后堂三部分,两侧是正房和厢房,分上、下两层。有楼板隔板,整体为砖木结构,石门、石柱为青石墁地。后堂为穿斗式梁架。小青布瓦片,共有民房10间,厢房2间,天井3个。该老屋的发现对于研究当时的鄂南乡土建筑形式具有重要的价值。
13
阮家桥位于咸安区高桥镇王旭村1组阮家湾。建于民国七年,南北跨高桥河上游支流。为五孔石拱桥,桥长60米,宽4.7米,高6.4米,孔跨8米,拱券纵联砌置,单券单伏。桥面两侧设护栏。原为大幕乡到高桥镇的必经之路。该桥发现对于了解近代的交通状况和桥梁建筑工艺有一定价值。
14
石桥位于大幕乡石桥村组大屋石,始建于民国六年,由石品钦等14人修建,东北至西南跨高桥河支流。为3孔石拱桥,长25米,宽4米,孔跨21米,高4米,拱券纵联砌置,单券单伏。该桥的发现,对于了解当时的交通状况和桥梁建筑工艺有一定价值。
15
溪桥饶老屋位于高桥镇刘桢村13组溪桥饶,始建于清代,面积320平方米,座北朝南,一进二重,面阔五间长20米,前堂屋与后堂屋二层有楼板,前堂有四个石圆柱支撑房屋大梁,石雕花隔栏,木梁上有雕花,天井四周有雕花饰檐,硬山灰瓦顶。进深16米,该老屋对于了解当时的民居建筑风格有一定价值。
16
余家港桥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横沟桥镇李堡村1组余家港,单孔石拱桥,拱券纵联砌置,单券单伏,清代,长9.8米,宽3.2米,孔跨径3.9米,高3.4米,东西跨高桥河支流。桥面中部平坦,两端设台阶。该桥的发现,对于了解当时的桥梁建筑工艺、交通状况和人文环境有重要作用。
17
余夏民居现存的有五栋,大都是清早中期兴建。四周大青砖窗户、马头墙,保存完好。面阔五间,二进,中间有天井,二层有楼板,厢房有穿斗式梁架,四周梁檐有雕花图案。屋内构件有坍塌,再不维修有倒塌危险。
18
枣树下老屋位于高桥镇黄铁村5组枣树下,为清代建筑,座北朝南,一进三重,四合院式布局,前后2个天井,两侧各2个偏门,面阔3间宽13.5米,进深29米,占地面积约378平方米,均为单檐硬山灰瓦顶,砖木结构,梁、枋、窗木雕工艺精美。枣树下老屋的发现,对于了解清代当地的民居建筑工艺等有一定的价值。
19
张炳森老屋面阔七间、三进,四周青砖到顶。封头墙、马头墙保存较好。四周雕花窗户,但是破损严重。室内木门雕花窗,6个天井。楼相通,道相连,一进破损严重。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此倡议大家保护这些历史建筑,传承好咸宁历史文脉,避免这部分建筑在日常保护中成为无人监管的白。
来源:咸宁市城乡规划局
编辑:张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