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李华荣 郑星)“终于能开窗了!”7月21日,站在焕然一新的小院里,咸安区桂花路社区居民王女士如释重负。困扰她家整整三年的“污水围城”噩梦,在社区、职能部门、居民及媒体的共同努力下,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年煎熬:小院沦为“污水池”
时间回溯至2022年,王女士发现自家院落开始出现污水渗漏。一墙之隔的麻塘小区和运管小区地势较高,与其院落形成近3米的落差。污水不断从围墙根部缝隙渗出,导致王女士家“一推门就是扑鼻的恶臭,满院污水无处下脚,夏天蚊蝇成群”。三年来,尽管多次向社区反映,也进行了应急修补,但问题始终未能根治。今年5月7日,无奈的王女士向《咸宁广播问政》栏目发出求助。
责任迷局:溯源难成“死结”
接到求助后,记者实地调查发现情况严重:小院地面常年湿漉,低洼处形成臭水沟。污水溯源成为最大争议点。王女士认为相邻老旧小区管网老化是主因。社区网格员坦言问题“棘手”,此前应急修补未找到真正漏点,且因涉及两个老旧小区,情况复杂,难以明确责任主体,“踢皮球”现象让问题陷入僵局。
破局之路:专业+民主“双轮驱动”
面对困局,桂花路社区在记者协调下,迅速启动“三步走”解决方案:第一步,专业勘测定根源。邀请市住新局排污科、联合水务进行专业管网勘测。检测结果排除了自来水泄漏可能,最终确认污水源于麻塘小区公共管网破损。第二步,民主协商聚共识。6月7日,社区组织召开麻塘小区居民议事会,将专业检测结果摆上桌面。第三步,达成方案解难题。在明确责任归属的基础上,经充分协商,居民们最终达成一致:每户出资100元,共同承担维修费用。
合力攻坚:“民生堵点”终疏通
6月17日,专业施工队正式进场。经过连续作业,至6月20日,破损的公共管网完成更换。流淌了三年的污水终于止住,王女士家的小院恢复了干燥整洁。7月21日,记者再次联系王女士时,对方表示,除非遇上倾盆大雨,小院地面始终干爽洁净,再不见恼人的积水困扰。小小的改变,让生活品质有了大大的提升。
记者手记:从“污水围城”到“清爽小院”,这场历时三年的民生难题得以解决,关键在于打破了责任不清的“死循环”。专业勘测锁定了问题根源,为后续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基层协商则有效凝聚了居民共识,找到了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桂花路社区的这次协商治理实践,不仅解了王女士的“燃眉之急”,也为破解老旧小区复杂公共设施维修责任认定、资金筹措等难题,提供了治理新思路。
一审:杨紫妮
二审:刘思祺
终审:汪洋